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2015-07-28 15:59:49)
标签:

转载

【新疆,十年三行
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喀纳斯是2003年新疆自驾的高潮部分。 
 在喀纳斯之前,我要为下榻一晚的布尔津小城点个赞。
布尔津县城虽不大,却大气。
给人感觉是一个有传统的旅游城市。
特别是这里的夜排档,非常有名儿有特色:
烤狗鱼、烤野鲤子鱼;自酿酸奶,撒上一勺白砂糖;还有鲜美的羊杂汤......
哦,不要太好吃噢!撑得我们半夜三更在街上溜达消食。
唉,可惜,只留在记忆里了,却没有照片记录。
临走,又买了2个大哈密瓜、15根熟玉米做路餐——
卖玉米的大娘感动得一个劲儿念叨好人一路平安。
 
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还在梦乡呢,
老刘过来敲门道别。他决定退出下面的行程了。
他和骆驼之间的梁子终是没能解开。
事已至此,我已尽力了,但终是无能为力。
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去往喀纳斯的路恐怕是此行最考验我们的了!
今年喀纳斯雪来得特别早:
往年一般10月下旬以后,今年9月份就下了。
也好,可以同时欣赏到秋冬风景了。
 
一路雪如鹅毛,纷纷扬扬,积雪已达40公分。
虽然大雪纷飞,却也是风景如画呵:
远处山坡,广漠的雪地中行进着长长的骆驼队、马队、羊群,
哈萨克牧民骑着骏马,统领着牲畜,在风雪中驰骋.....
 
懒虎的“大切”在前面像破冰机一样,
所经之处扬起两道飞雪(冰)。
找了个背处解决内急,先得把积雪踢平才能蹲下去。
 
盘山路弯急弯多,有的甚至达360度。
紧贴悬崖,没有护栏,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
所有上山车辆不敢造次,小心慢速压在黄线之内。
整个盘山路排成了黑压压的长龙。
这样的路决不能踩刹车,很危险。
很多车陷住了,更多的车在原处等待,不敢向前。
 
尽管160公里的山路磨磨蹭蹭开了6个多小时,
但我们的车一路既谨慎又勇敢地冲了过去。
 
待进入景区,天气倒平静下来了。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伊犁州委王风大姐帮我们联系了布尔津县委办。
县委办给我们签了3张单:门票免;管一天吃饭;住宿费按最低标准。
此外,还给我们搞了个特殊化:让我们两辆越野车直接开进景区。
按规定,进景区要换景区自备车。
这样,我们随身带着车可就方便多了。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让我们惊喜的是,县委办给我们安排的住宿是喀纳斯“环湖山庄”贵宾楼。
哇,太豪华了!这是当时喀纳斯最好的宾馆了。
原本挂牌价880元/间,只收我们80元/人。
 
原木红顶的二层小楼,就像一座童话小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内部装饰也是典雅而高档——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就在这里,我们经历了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
2003年9月28日凌晨,睡得正酣时,
突然感到床在左右剧烈晃动、房子在晃动、大地在晃动......
我本能地大喊:地震了!!!
 
另一张床上的“小土豆”只“嗯”了一声,
继续她的春秋大梦。
困极的我,虽然有些害怕,
但忽然间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被子一裹:让它震去吧,我要睡了。
约莫5分钟后,一切终于平息了下来。
 
(关于这位小土豆,是骆驼的网友。甘肃人。
一路自顾自,也不太与大家交流,
更谈不上为团队服务。
这一路有许多奇葩故事,也不多说了。
只是后来在乌鲁木齐提前坐飞机走后,
大伙儿总算松了口气。)
 
 
翌日,雪霁天晴。
站在小木屋的阳台上观赏周边的美景:
一面是雪山皑皑,
一面是层林尽染。
木屋前面的草地上,
牛儿马儿悠闲地晃着尾巴吃草。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看,看啊,这几只小花牛多漂亮多可爱啊——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雪山山林脚下开阔的谷地,一溜儿方方正正的木屋,正是是图瓦人村落的标志——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图瓦人是一支至今也叫人说不清楚历史的神秘民族。
至今还保持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下午,我们决定骑马上“观鱼亭”。
就是这样认识了英花。
英花17岁,只比我女儿大4岁,
却早早挑起了家庭生存的重任。
她家在布尔津农村的一个回族村子里。
种地为生,兄弟姐妹8个。
6姐妹她排行第5 。
每年3月至11月,喀纳斯旅游旺季,
英花和都会她的三姐四姐,带着自家3匹马儿,
翻山越岭来到喀纳斯,
到这里游客租马点挣点辛苦钱贴补家用。
 
当然,僧多粥少,
要想在租马点有一席之地,
没有关系不打点是不行的。
好在每年英花都有这个机会。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英花开朗、纯朴、乐观,
又有些不服输的要强。
一见面我就喜欢上她了。
在喀纳斯,远离温暖的家,
姐妹们住在透风的简陋棚屋里,
吃的是冷馍。菜也极简。
但旺季时每人每日能挣到一千元又是莫大的满足和幸福。
 
三姐冬天就要出嫁了。
英花决定为姐姐的婚宴打些松子。
松林要走上4、5个小时的路程,
还要冒着被护林员抓到的危险。
但真正让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
“你知道松籽都在松树尖尖上啊。
爬上树顶,只有这么一点点细(英花比划着),
风吹过来,我在树尖上晃来晃去,真怕呀!
姐姐在下面脸都白了,
求我下来,但不行呀,我得咬牙干呀!”
 
打完了松果,把散落一地的松果捡进麻袋背回来。
再一个个搓开,把松籽一粒粒捡出来......
真难以想象其中的艰辛啊!
 
英花也有困惑:咋城里人命那么好还不满足呢?
想着想着,她也就想开了:一人一命嘛。
也有游客劝她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有个广东的客人让我过去发展,我也想去啊。
但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不如现在这样吧。”
 
英花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她打的松籽,
未经炒制的,纯天然,很甜很香,带着松林的气息。
 
我们一行人不约而同把她这一批采的50斤松子都买了。
临行前,我把能够留下的食品及生活用品,
包括一床羊毛毯,都给了英花。
我记下了英花的地址和电话。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从此,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里,
我一直与英花保持着联系。
我希望她能继续完成学业,
给她寄去了学费;
她及家人身体都落下了风湿等毛病,
我常常寄去药物,还有衣物、生活用品。
 
英花是要强的女孩子,
她希望能尽早挣钱养家。
学业事就这么耽搁了。
租马点的生意竞争越来越强,不好做了。
19岁那年,她忽然说要学导游,
要去乌鲁木齐学习,但缺几百元费用。
我很赞成她这个选择,于是资助了她。
但不久,不知何故,她又放弃了。
后来,我又托伊犁朋友给她在布尔津宾馆找了一份工作,
但倔强的个性使她难以与周围环境相溶,
而且曾经喀纳斯的收入,也像一座大山般让她在心理上难以逾越。
 
有一年,她介绍哥哥来南京看看虫草市场好不好做。
我们接待了他,但也把现实如实相告。
这10来年,英花不时向我倾诉着理想的碰壁。
一晃她也是大姑娘了,早已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可是,似乎各方面都不顺利。
而我能做的,只能给她一些开导和建议......
 
近两年没有英花的消息了。
今天回忆10年前的喀纳斯,
想起她,心中五味杂成。
唉,唯有,祝福!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登上海拔2030米的观鱼亭,这里高出湖面660米,是喀纳斯最佳观景点。
骑马登山过程中,天空又飘起了雪花。
及至山顶,一泓碧水笼罩在一片冰雪雾气中——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乌云翻滚、浓雾升腾,直教人怀疑湖水里有湖怪作祟——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好在坚持了一会儿后,云开雾散,方显出湖水翡翠般的秀美——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白哈巴的秋色——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喀纳斯,此生去了一次足矣。
时间会改变一切。
很多地方,很多人,
我只想把他们留在那时的记忆里~~
 
[转载]【新疆,十年三行】喀纳斯的故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