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27日早上5点,我们从灵芝八一镇出发,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从早上7点到11点半,在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拍摄到了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除喜马拉雅山之外的、被誉为中国第二高度的、也被称为“羞女峰”的南迦巴瓦峰其巨大的三角形主峰。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与不可征服。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镇守东南。


雅鲁藏布江沿喜马拉雅北坡山谷一直向东,历程l000多公里,流至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尾翼,在林芝、米林、墨脱、波密四县交界处直转南下,形成一个马蹄形大峡湾。在这个峡内侧,东经95.0°,北纬29.6°处就是世界第十五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在峡湾外侧,即东经95.0°,北纬29.8°处,与南迦巴瓦峰相距20公里,而隔江对峙的,就是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


因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喜马拉雅山脉,沿东西延伸,中部向南略如“弓”形凸出,在其东西两端形成“地结”,且分别耸立着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和南迦巴瓦峰。



喜马拉雅山自西向东绵延了2400多公里至此,这一地段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产生了北侧的拉萨、波密弧形断裂稻皱带和东侧的华南横断山断裂折皱带。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本地区异常险峻的地形。



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沿着一系列断裂带发育,随着青藏高原分阶段的隆起,河流相应下切,使山峰至河谷高差达5000~6000米,成为世界罕见的高峰深谷。而且河流从峡湾入口处的海拔2800多米至出口处的海拔900余米,落差近达2000米,河面平均坡降达10%,因此河水湍急,奔腾咆哮。



大峡湾地区南侧直接面对印度洋,暖湿的西南季风可沿雅鲁藏布江北上,使本地又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高峰峡谷、充沛的降水和温暖的气温,为自然地理的垂直分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雪线以上则是一片冰清玉洁。


羞涩的南迦巴瓦峰主峰,周围云彩来的特别快,云雾缭绕,时隐时现。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


与这惊心动魄的传说相同,严谨的科学家们向我们展示的南峰地区地质构造成因和变化及其在地学上的重要地位也丝毫不逊于“惊心动魄”这几个字:南迦巴瓦峰地处多重地质构造的叠合部位。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了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座山的特点:我们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