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怎样治理经营山西(六)

标签:
网络文魁阎锡山怎样治理经营山西思考与借鉴文化 |
政治之责,在厚民生,厚生之要,于今为急;在昔闭关时代,生计单简,虽有富源,无须开发。今则万国交通,开涯比邻,世界列强无不以民生事业之兴衰,占国力之厚薄。甚且以经济政策施诸友邦,思攫他人之蓄积,以增己国之富力。山西乃地大物博,民风古朴,宝藏甚富,久为外人所艳羡,倘不速定厚生计划以谋中正和平之发展,则世运演进,由简而繁,百业颓废,生计艰难,其何以图自存于今之世界耶。
老成谋国者,以物质文明进步有下列诸弊:
所以,必须实施厚生计划,兴办实业。于是,阎锡山在推行“六政三事”,“兴利除弊”的基础上,于1925年初,进一步提出他的“厚生计划”,开始在山西进行实业建设。
1925年2月,以推行“实业”为主题,山西省“全省实业会议”在太原召开。会上,阎锡山发表了“关于晋民自动的开发实业的几层意见”的演说。演说依据“开发实业,不可过滥。必须选定实业的种类,各按其出产之状况,而因地制宜”的原则,正式提出了“厚生计划”案,亦即“发展实业之六大计划”:
一、炼油计划案;
山西煤炭久为日人所垂涎。炭是一大宗特产,我们便可利用他来炼油,因是而有“炼油计划案”。其次出产是铁,可以利用他来炼钢,因是而有“炼钢计划案”。有煤,有钢,便可以建造机器;有机器,则可以减少人工,增加生产。……电力也有与机器同样的效用,因是而有“机器计划案”、“电气计划案”。再次山西有广袤的土地,宜于农业,因是而有“农业计划案”、“肥料计划案”、“农业试验场计划案”等。惟此均可附之于农业。有重叠的高山,宜于造林,因是而有“林业计划案”。所以分之可成九种计划,合之仅得六大计划。
六大计划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炼油计划
炼油计划拟采用德国最新研究成果,从石炭中炼制煤油、汽油等。当时山西用油全赖进口,据统计,仅煤油一项,每年输入量即在18000吨左右。所以计划每年拨款30万元用于炼油计划,逐渐建成年产720吨之炼油厂25个,以敷全省人民之需用,达到省内自给。
山西向无钢厂,工农各项事业,所需钢铁均得从外省买进。随着近代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钢铁的用量日渐增加。另一方面,山西则盛产煤及铁矿石。以山西之煤铁就地炼钢,确为发挥优势之举。炼钢计划由此产生。炼钢计划案拟在省内分设育才、经济两个钢厂,育才厂以培养炼钢人才为目的,经济厂以供给本省钢铁为目的。其中经济厂又分设制铁、炼钢、钢轨、电机四部。制铁部以“每日出产生铁40吨为标准”;炼钢部“以每日出产钢40吨为标准”;钢轨部“以每日出产85磅之标准钢轨40吨为标准”;电机部以“供应全厂电气为标准”。
三、机器计划
有油,有钢,就可以制造机器。“而一切农田,水利,矿产,森林,以及各大小制造业等之改良与提倡,莫不有赖于机器。由是观之,机器之振兴,又岂能缓”?振兴机器之计划拟分期进行。“第一期先在省垣建设育才机器厂一处,其目的有二:一为培养人才机关。嗣后山西机器工人及机器管理员等,均于此厂中培育之。二为研究改良机关,嗣后改良山西产业所用各种机器,均于此厂中调查研究而改良之。第一期之培育人才,改良机器,乃为第二期推广之准备。迨入第二期,更建设经济机器厂一处。该厂规模较大,为总制造机关,将来全省机器,均取给于此,每日至少须出普通机器十副,以资推广”。这是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可进行第二步。第二步,属于普及计划,即将经济机器厂制成之机器,“按市价之半,售诸乡村”。普及的标准是“以山西现有编村(计一万有零),每村平均能分到机器十副”。预计三年达到普及标准。
四、电气计划
“力为人群发展之一要素,电气普及,则力发达,一切事业,均赖以进行”。电气计划的目的,要使“电气效用”在各村得到普及。为此,将全省划分为太原、平定、襄垣、长治、晋城、平阳、运城、新绛、灵石、乡宁、汾阳、岢岚、朔县、崞县、大同等十五个区,拟在每区设一个电气厂。太原厂为一类,规模为1500基罗特(千瓦);平定等十四处为一类,规模为500基罗特。十五厂全计共发电8500基罗特。
五、农业计划
“晋民向多务农,农业所占财产,殆有山西富力全额三分之二”。晋省“耕地原属佳良,只以多年肥料瘠薄,未足补偿地方,遂致土质渐坏,生产渐少,每亩之收获额,尚不及东西各国三分之一。本计划案欲以科学方法,使土质变肥,产品增加,地利尽而财用富也”。“讲求灌溉,农业之发展系焉,故先之以水利计划,除病虫害,改良土壤,收量之增加系焉,故继之以农药肥料之计划,选择种子,禾苗之发育系焉,故又继之农事试验之计划”。
水利计划:制定水利法;调查水源;量水。以山西省水利局专负水利之责。水利局下设行政与工程二部,行政部设总务、文牍二股;总务部设调查、凿井、河流三股——调查股调查地质、水源、水量及试验等事,凿井股专办凿井一切事宜,河流股实施开渠、建坝、治河等。进行步骤为第一步调查水源,第二步开渠灌田。
肥料计划:分三期进行。山西的肥料原料,以兽骨为最多,所以第一期设骨粉肥料厂一处;到第三年度,待第一期所设之厂有了一定的经验之所,第二期增设晋南晋北二厂,增制以麦禾及其他杂禾为原料之可溶性肥料;第三期设置大规模之化学肥料厂一处,应用磷矿石硫化铁等矿物,制成硫酸肥类。
农事试验场计划:将全省划为南、北、中三区,选择可以代表各该区气候土壤条件的地点,分设农事试验场,负责研究改良方法,以供农民借鉴。同时派员下乡时行调查指导。农事试验场下设农具改良、种植改良、农艺化验、病虫研究等部,各施其职。
六、林业计划
林业计划拟分期进行:第一期(由民国十四年至三十二年),共造14万亩,期满后,每年主伐间伐各7000亩,每年约可收入大洋万元。第二期(由民国二十四年至四十三年),共造84万亩,期满后,每年主伐间伐各42000亩,每年约可收入大洋万元,连同第一期收入,每年共收入大洋万元。
上述各项计划的预定目标为:
阎锡山对他的“厚生计划”颇为得意,称“本计划采农工合一主义。凡所设施,皆日用生活之不可缺者,以工业扶助农业,工精而农愈进,农余而复治工,即农即工,农工并重,农工并进之计划。力出自工,普惠于众,既不背中国重农之国情,又不至演成资本专制之局;事属厚生,非奖杀人自利之具;公平发展,可杜奢侈争夺之端。……总之,本计划为厚生的,非经济的;为自存的,非扩张富强的;是人民自给自足的,非利于特殊阶级的。一面为现在存国存种之急图,一面消将来经济革命之隐患,福国利民平妥公道乃为旨归”。【网络文魁根据网络文章和《阎锡山大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