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阎锡山怎样治理经营山西(三)

(2013-03-31 06:00:00)
标签:

网络文魁

阎锡山

怎样治理经营山西

思考与借鉴

文化

分类: 人文历史

阎锡山怎样治理经营山西(三)阎锡山与家人

   六政三事,是阎锡山用民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用民政治在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即所谓民财者也。 

  六政三事,始于六政,即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剪发、天足。后增三事,即种棉、造林、畜牧。两者合一,统称六政三事。 

  作为用民的主要内容,阎锡山推行六政,开始于1917年。是年,他邀约绅耆寅僚,集会研究,质以六事,佥为简要可行,故拟定兴利除弊施政大要,颁行六政。 

  191793日,阎锡山被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兼任山西省长。101日,即宣布将以前设立的考核禁烟成绩处改组归并,成立六政考核处,发表六政宣言,开始施行六政。 

  为什么要推行六政?推行六政的目的何在?阎锡山在亲拟之六政宣言中作了如下解释: 

  晋民贫苦极矣!贫苦之源,起于生者寡而食者众。曷言之?盖晋民所恃以谋生者,农业而外,向重商业,非但迹遍行省,亦且角逐外藩,人数有二十万之多,岁入在二千万以上,此不仅汇兑一业,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已也。乃一蹶于庚子之乱,再毁于辛亥之役,商人失业,而致岁入归于乌有,向之富者已贫,向之贫者亦困,以故正货短少,金融闭塞。观近年来各镇市之周转,现金日益缺乏,纸币日益加多,可谓入不敷出之明证。社会经济,既少来源;国家财政,自行竭蹶;若不为民生筹补救之策,将见公私日益交困,赋税亦难有起色。故欲整顿晋省之财政,当先筹补晋民之生计;而筹补生计之法,不外别辟生利之途,以弥此向来商业之损失,使失业之人日少,游惰之风渐去,此乃根本之计也。比年以来,海内多故,丧乱迭经,地方有司,仅能以维持现状为尽职,而于保育政策,国民经济之所在,或不知其要,而视为无关,或明知其要而姑从缓议,驯至共和已将六年,民力毫无进步,此故人民不知竞存之咎,抑说官斯土者之责也! 

  锡山生长斯邦,见闻较切,惕心怵目,叔焉忧之!尝谓筹补生计多端,大要不外地力与人力二者而已。以晋省地力而论,幅员号称百万方里,其中实在耕种之地,不过五十万余顷,特十万方里之数耳!此十万方里耕种之地亩,水田甚少。旧称霍山以南,田高川下,蓄泄难施;忻代而北,水劲沙浮,枯溢无定;故有水利者,向仅三十八县,而亦兴废无常。近年省北新开之渠,渐有成效。他如忻县之金山铺,神池之贺职村,榆次之天一渠等处,均拟勘测兴工。此外,清泉浊潦,巨川细流,未及利用者,所在多有。嗣后或浚新河,或疏废渠,或筑蓄水池,或用凿井新法,以补助之。现已选派工徒赴京传习凿井,使用不患无人。将来水利既兴,劳力增加,收获亦倍,归农之人,自必日多,此水利宜兴者一也。 

  北方蚕桑甚少,此后世民惰之咎,不得委为地利不宜也,晋省向只河东、潞、泽,略有蚕织,限于一隅,不知推广。今欲养蚕,必先栽桑;桑多而后蚕丝多;蚕丝多,而后商贩多;地方复有蚕桑工厂以收买之,则蚕茧随地可以变价,自必踊跃争趋。 

  晋省官有荒地,五十一万余亩;民有荒地,一百七十余万亩。此项荒地,岂尽不宜林木?现拟将造林,植树,分为两种办法;除荒山,荒地,面积稍大者,令其择宜造林外,凡家宅田园之隙地,或河流道旁之旷土,可容树株者,均令植树。前曾劝导五台人民,选择果实等树,各种一株。近拟通令各县仿办,尚属轻而易举。果能人树一木,利赖无穷!此植树之宜重者三也。

        以上三事,系就晋省地方而筹补生计之普及者也。试再以晋省人力而言,全省人口一千万,女子约居半数,多为不事生产之人,男丁五百万,其中十五岁以下,五十五岁以上,待人仰事俯畜者,又约去其半,则中年能事生产之男子,仅二百五十万而已。以每人平均种旱地五十亩计,则五十万顷地,需一百万农人。他如为商贾者约四十万,业工艺者约五万,仕学两途约两万,军警两界约三万,共约百五十万。尚余一百万人,无所归纳,而老弱妇女不与焉。此皆无业游民之坐耗者也。夫既少二千余万之岁入,而复有此一百万闲人之坐耗,其不日趋于穷困焉,有是理乎!今欲使地无遗利,当先使人无遗力。如水利,如植树,皆可趋壮丁而从事者;如养蚕,如采桑,则妇女幼稚者,皆可自食其力焉,是必奖励唐俗勤俭之遗风,施行警戒游惰之政令,振其精神,祛其痼疾;而男子吸烟,女子缠足,尤为人生大害,务期必除。前因禁烟紧要,省公署曾设考核成绩办公处。此后赓续进行,种、运、吸、售四项,均加注重。至于缠足恶习,行动维艰,其害百出,不可胜言。是必实行劝禁,确定办法。此外有与吸烟、缠足连类而及者,则又有剪发之一事。发之剪留,似属无关重轻;然剃发垂辨,前清何以定为必行之令?诚以就形式之改移,定人心之趋向,固有深意存乎其中也!国家以新民为重,岂容此旧染污俗之保存?况既准人民之蓄发,则复辟谬说,易滋误会,一遇有事,会匪乘间以惑其心,奸人投隙以淆其志,于治安前途,关系亦巨,不惟有碍工作也。拟即实行劝禁,必期逐渐剪除净尽而后已。以上皆就人力而筹划生计之进步者也。 

  那么,以上六政怎么推行呢?阎锡山继续说,凡此兴利除害之六端,实为生众食寡之要政。如期人民自行举办,如河清难俟!非以官力积极提倡,不足以树风声而资振作;而欲官吏之关心从事,尤非严加考核,不足以定奖罚而促进行。故而,成立六政考核处,专司考核成绩之高下,以定办事之考成。 

  据此简言之,六政者,兴水利、蚕桑、种树之三利;除吸烟(吸毒品)、缠足、蓄发之三弊也。施行此六政,其意在于使人尽其力地尽其用,使民财得以充分,社会得以进步。至于如何实行,那是必须采取行政手段,必须辅之以官方力量的。 

  自六政考核处成立之日起,六政即开始筹划设计试行。并报呈北京政府。半年之后,1918531日,北京政府指令:呈悉,所呈筹办事项,大裨民生,且指拨公费,极意提倡,深堪嘉尚。着即按照地方情形,循序渐进,期收实效。 遂正式推行。 

  与此同时,又以所谓六政考核处成立既半载,政治渐有轨道可循,而兴利方面之水利蚕桑,除弊方面之禁烟天足等政,亦成效渐著,于是又益之以三事,而成为六政三事。 

  三事者,种棉、造林、牧畜也。为什么要将此三项作为必办之三事,与六政并举呢?阎锡山在其《人民须知》中如是说: 

山西的韩侯岭以北,天气稍寒,往年都不种棉花,所用的花、布,多向外省买,每年出款大约有千万元,此时粮食的价贵,还能拿上粮食换回布来,若到粮价贱的时候,人不能不穿布,日后必要受多少困难,所以根本的计算,总要自己能种棉,方是长久的法子。近年来修铁路,安电线,一切建筑用木料很多,所以林料很贵。现在买外国木料,已经不少,若多栽树木的人,将来必获厚利。

    什么叫畜牧?就是喂养能滋生的畜类,如牛、马、猪、羊等。这些畜类,不费多的本钱,人人都能饲养,又不费事,又获大利。 

  概而括之,所谓三事,即是,一在韩侯岭以北之气候寒冷地区推广种植棉花;二在荒山荒地植造树林,生产建筑所用之木材(窃以为,六政之中之种树,则侧重于在房前屋后、田间道旁栽种果木树等,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三开展家庭副业,饲养家畜,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网络文魁根据网络文章和《阎锡山大传》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