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贡院游记(十)

标签:
网络文魁游览福州中山纪念堂原福州贡院游记旅游 |
分类: 旅行随笔 |
(画)武举考试
唐宋的闽都科举文化到了清代,同时也是开台科举文化的开始与结束。因为清朝收复台湾后实行开科取士,台湾秀才要考举人必须渡海到省城福州贡院来考。在取得举人名次后,才有晋京考进士的资格。
第一位台籍举人(即开台举人)苏莪是凤山县(今高雄)人,县学附生。原籍泉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福州贡院考中举人。
截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百余年间,台湾秀才有263人在福州中举。中举者回台后,在家门口和祠堂高悬由福建督抚授予的“文魅”牌匾。
此外,清代台湾武秀才要考武举,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凤山县林逢秋(即开台武举人)开始,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止,亦有285位台胞在福州考中武举人。
在福州考取文武举人的基础上,此后台籍有31人考中进士,有4人考中贡生(系因故未参加殿试),考中武进士则有10人。至于“开台进士”有两种说法:一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诸罗县(今嘉义)的王克捷;一为道光三年(1823年)淡水厅的郑用锡。因前者为大陆移民,后者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其先世从福建金门迁来)中了进士。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在福州贡院考中的举人。另外“开台武进士”台湾县(今台南)阮洪义,中的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亦是此前一年在福州考取的武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