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京城国子监(三)

(2009-03-03 08:03:03)
标签:

网络文魁

游览

北京国子监

去声

汉武帝

辟雍

摄影

游记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走近京城国子监(三)

 

走近京城国子监(三) 

国子监之不读兼,读“荐”,去声。

作监察、监视、监狱解时读平声jiān,用作官名、官署名时读去声jiàn。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古书文字都是竖排的。上监即前面的字,下监即后面的字。左大监、右大监都是官名。张守节的意思是,官名之读去声,监察之读平声。魏、晋至隋、唐殿中省主官殿中监,南北朝末期以后秘书省主官秘书监,其字都读荐。

也是官署名,如中书监、钦天监、牧马监等。国子监既是官署,又兼有国子学性质。在我国、国子学、国子监历史悠久。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设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二者同设。

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这是国子学由高等学府变成教育管理机关的标志。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更加突出了国子寺的教育管理功能。

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也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明、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国子是些什么人呢?《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可见国子泛指贵族子弟。

  作为官署名,牧马监、钦天监、中书监之都读jiàn。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教育管理机关和高等学府,也读荐。读兼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历史上只有男监、女监,没有专门囚禁贵族子弟之监。此外,古代称当官之人为监子,称官署的低级官员为监事,称国子监生员、肄业者为监生,称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为监元,称国子监刻印的书本为监本,称国子监的规章制度为监规,唐代监管盐业的官署称监院。这些都应该读去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