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榆次常家庄园印象(二)

(2008-09-18 07:09:18)
标签:

网络文魁

榆次

常家庄园

木雕

晋商

分类: 旅行随笔

榆次常家庄园印象(二)

                                   

榆次常家庄园--静园


网络文魁/撰文

 

    山西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玘、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一、木雕艺术

  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木件雕刻,虽然到明清时才得以盛行,但由于古代民居主要用木构架,而木材又易于加工,因此,木雕技术一经引入民居,很快便成了装修中的重要技艺。木雕用之于建筑构架上,不仅富有装饰性,而且再现着时代生活,寄托着祝福与希望,洋溢着亲切的民俗气氛,展现着主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相当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木雕技艺虽然明中叶才由宫殿、庙宇经改造后移入民居,但由于此时正是晋商崛起之际,因此,这一技艺很快就被热衷于在故里起房筑院、大兴土木的山西商人大量采用。到晋商鼎盛的清代,木雕艺术在晋商宅院中也越来越精。常家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终结于清光绪五年,正逢民居木雕的黄金时期,因此,其木雕在梁枋、檩条、劄牵、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替、挂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隔扇、门窗上,均有极不寻常的表现,其中祠堂院、雍和堂、贵和堂正院的木雕作品,堪称清代这一技艺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二、建筑艺术

    常家庄园除了具有深刻的儒文化内涵外,这里艺术含量也非常高,分布于各个大院的门式、窗饰、彩绘、匾、楹联、砖雕、木雕,碑刻法帖等方面的文化到处可见,堪称晋商大院文化中的精品,中国民居艺术中的宝库。

    三、园林艺术

 占地120余亩(8万余平方米)的静园,是在原常家的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等“后园子”的基础上修复的。其实,除这一部分外,过去常家散布在车辋村其他地方的“园子”还有六七个,可惜已不复存在了。【网络文魁撰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