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络文魁原创旅行/随笔 |
分类: 旅行随笔 |
4月7日至9日,我们在内蒙古宇航人集团公司的组织下,前往河北吴桥“杂技之乡” 踏青旅游。早上7点乘车出发,中午时分到达吴桥,下榻在景点之一的“红牡丹宾馆”。
吴桥作为我国杂技艺术发祥地,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精湛的杂技技艺而享誉海内外,被国内外公认为“杂技之乡”。“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吴桥“杂技之乡”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吴桥杂技大世界”。从南门进去,左边是“财神庙”,右边是“普济寺”。再往里走,分别是“江湖文化城”、“滑稽动物园”、“魔术迷幻剧场”、“红牡丹剧场”、“杂技博物馆”、“小泰山”、“马戏游乐园”、“杂技奇观宫”、“马戏游乐园”、“民俗风情园”等等。
江湖文化城:吴桥杂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区,占地19200平方米,江湖文化城有四个城门,我们从南城门进入,城门上是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题写的五个大字“江湖文化城”。文化城是清末吴桥旧县城的缩影,城内没有高大建筑,却别具特色,青砖小路,木制小门,再有长衫马褂的杂技艺人,给人古香古色的情调,很容易打开人们怀古的情怀。江湖文化城里展示的清末民初吴桥杂技艺人闯荡江湖的生活场景,重现了当年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庙四个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观,让人们充分领略吴桥杂技艺人的奇招绝活,漫步城中可以尽情欣赏各具特色的杂技、马戏、戏法、气功、曲艺、独台戏、拉洋片、驯白鼠等艺术表演,身着清朝服饰的吴桥艺人们,说着当年卖艺求生的语言,把过去艺人四海为家的生活情景展视的淋漓尽致,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初的旧中国市井社会百相的文化氛围。
“八大怪”之一:老鼠提水碾荞麦
吴桥杂技艺人驯鼠表演能将四五只白鼠,附会民间故事如刘全进瓜、李三娘打水、洞房花烛等,演得精彩,说得漂亮,常常逗得游客捧腹大笑。真所谓;爬上爬下一群鼠辈,有悲有欢百态人生。
“八大怪”之二:生旦净末一人代
独台戏又称扁担戏,也叫傀儡戏,乃一人操纵若干木偶 ,自唱、自白、自己敲锣打鼓。剧目老虎吃人、猪八戒背媳妇、卖豆腐、木人杂技等深受观众称赞。
“八大怪”之三:刀山爬到九霄外 演员怪腿李
青年演员李亮,出身杂技世家,自幼酷爱轻气功,该演员表演的刀刃提水、上刀山等节目,在当地小有名气。
“八大怪”之四:俩手撒球跟鬼赛 演员鬼手王
“三仙归洞”节目是吴桥典型的传统古典戏法,该节目参与性强,出神入化,妙趣横生。该节目主要有我团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宝合为代表。该节目曾多次代表公司赴外慰问演出,深受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八大怪”之五:白肚皮上切青菜 演员小钢炮
高福州,自幼苦习绵沙掌,末冠,曾创一小时开破三百块砖的纪录。该演员表演的肚皮切菜、头顶开瓶、单掌劈砖等节目,样样精采。
“八大怪”之六:鼻奏唢呐把嘴盖 演员吹破天
出生唢呐世家的何树森,十岁起从父学艺,十五岁练习鼻奏唢呐,尤以“倒吃香烟吹唢呐”绝活享誉杂技界。
“八大怪”之七:千斤大缸蹬得快 演员小脚女
蹬技乃吴桥传统杂技之一,其中重蹬技更是独门绝活,凄然表演都是清一色的巾帼女子,一百余公斤重的大缸加座一成人,蹬起来悠闲自在。该节目是一个参与性极强的节目,适合各种场地演出。
“八大怪”之八:铁球钢剑吃不坏 演员李傻子
演员李印怀,人称“李傻子”,出身贫寒,其绝技有吞铁球、吃宝剑、油锤灌顶、气断钢丝、二隆吐须等,节目惊险其绝,扣人心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