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名字是老祖先们最早发明给自己、给后人起的区别于他(她)人的一个符号。
几天琢磨下来,并非那么简单,反倒觉得名字的学问变的越来越深了。
名字有大名、小名、学名、曾用名,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
一个人除了拥有自己一个正式名字外,再拥有这些名字,甚至昵称,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这也是属于自己名字之外的一个符号。
名字还有笔名、域名、网名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家对这些名字也变的越来越熟悉了。
名字后面带官衔,这很正常。但是,现在也变的简化了,而且称呼叫的越来越比爹妈还要亲。
如果我们用X代表每个人不同姓氏的话,这样,就出现了X部、X司、X厅、X局、X处、X科;X县、X镇、X乡、X村的不同称呼。
于是,在企业里,也就出现了X董、X老板、X厂、X书、X段、X队、X组(班)的不同称呼。
请留意,在这种称呼中,副职的“副”字,基本上都省略掉了。
真是,下级叫的亲切,上级听的舒服。
这不,连管理厕所的工作人员,也要简称“X所”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娱乐场所、美容美发院的服务员和在一些批发市场里的小商小贩,他们招呼顾客,连X字也省去了,叫“上帝”也许有点恭维,统统都叫“老板”。
如果我们还用X代表每个人不同姓氏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过去叫的最多的、也最亲切的X同志、X师傅,现在叫的越来越少了。
对身边的老同志,称大爷、大妈的越来越少了,叫大哥大姐的越来越多了,辈分似乎扯平了。
对身边的同事,干脆不叫名字了,X哥、X姐叫的更亲了。在我们身边,小妹妹、小姑娘越来越多了,而叫X小姐的越来越少了。
类似这样的称呼变化,还远远不止这些。
名字不仅有官名,还有职称,有高级和初级之分。
凡在前面加“名”的,就有了高级职称。例如:名(明)星、名模、名记、名嘴……等等。
还有名著、名表、名车、名校……等等。
风景,可以叫名胜;老屋子,也可以叫名古屋(注:日本一个城市地名,在这里开了个玩笑)。
名字前面可以加名称,能够进一步提高名字的知名度。例如:著名、驰名、闻名等等。
名字后面还可以加名称,能够进一步加重名字的分量。例如:名气、名声、名望、名流、名家、名士、名教等等。
原来以为,名字就是一个人和物区别于相互间重复的一个符号。现在看起来,认识似乎确实有些浮浅了。
名字可以用来包装,它已经不在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了。人们似乎认识到,一个好听的名字,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于是,在过去,就有了请先生起名字一说,路边也出现了测字算命的。现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连起名字的也开起了公司,甚至还利用电脑,打出了科学取名的招牌。
难怪,有的人老大不小了,自己不努力,还怪父母给自己起的名字不好,还在为自己的名字而烦恼。为了成名,有的人甚至想起了去改爹妈给自己起的名字。
名字可以用来被炒作,从名不经传到有名。例如:有些人利用媒体、刊物、网络等传媒炒作自己。甚至,不惜利用绯闻、重金雇托,企图一夜成名。
这些,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名字可以用来被冒用。冒名顶替,就是冒用别人的姓名,代替他去干事或窃取其权利、地位。冒名领取、冒名顶过的事,我们过去听说的不少了。例如:冒用别人的身份证(甚至是假的)去买手机卡、领取营业执照。甚至,还有人挺而走险、冒充储户去银行取钱。
过去,有句成语叫做“名副其实”。现在,有些名字已经“名存实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名字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大,名字的学问,也变的越来越深。(网络文魁:这是本人一年多前开博时发表的一篇博文,略有改动,现在重新发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