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山海关“孟姜女庙”

(2007-09-16 19:00:00)
标签:

网络文魁

原创

山海关孟姜女庙

杂文随笔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在山海关“孟姜女庙”

 

原创/网络文魁

 

2007年8月23日上午,我们在参观完山海关的“老龙头”景点后,已经到了中午一点。于是,我们乘25路公交车又到了“天下第一关”的南门,赶紧先找地方去吃饭。

吃完饭后,因为没有公交车,我们只好去找了一辆叫“三马子”汽车(就是用三轮摩托车改装成的汽车)到“孟姜女庙”,当时司机开口就索要15元的车费,我们只给5元,搞来搞去,司机退到6元,我们已经开始心动了,觉的这个价格可以接受了,因为到达景点,据说还有近七公里的路程。

这时候,司机突然问:“你们去那里参观用的是招待券还是自己去买票?”

我们说:“当然是自己去买票!”

司机说:“那好,5元钱我送你们到那里去!”

我们一听,自然高兴了,说走就走,立即坐上车出发了。

司机很高兴,车子开的也很快。

在路上,司机告诉我们,他们每送一位游客去参观买门票,“孟姜女庙”景区售票处就会返给他们两元。我们一听,送我们俩人,司机就可以得到4元,这也没关系,反正我们参观买门票,也享受不到任何优惠待遇,钱也不会少花,何不让给司机呢!

司机把我们送到了后门,他说那里才是正门,这也没有什么关系。随后,我们50元买了两张门票就进庙参观去了!

司机和收门票的管理员在那聊天,我们开始蹬那108个石台阶。

长阶是通往姜女庙正门的必由之路,青石砌成,随地势而逐渐增高,直达山门。抬头仰望,使孟姜女庙增加了几分庄严。沿长阶缓步而上,迎面便是屋宇式一字墙硬山顶山门,配上灰色小瓦,玲珑小巧,别具一格。两旁为一带红墙,随山势起伏环绕着孟姜女庙。“贞女祠”的匾额便横挂于山门正中门额上。早在来这里以前,我就查看了有关“孟姜女庙”的一些资料介绍。

“姜女庙”又叫“贞女祠”,坐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外望夫石村以北的凤凰山上。据《临榆县志》载:“贞女祠”,在东关外13里望夫石之巅,祀孟江女,此祠创始于宋以前。”庙在岗上,坐北朝南。南门正门前有108级石阶,直通庙内。祠内东侧有一钟亭,内悬古钟一口,两侧排列着前、后两殿。

孟姜女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2公顷,是一座大式硬山砖木结构的建筑。四周林木葱郁,掩映着黛瓦红墙,格外显得古朴清幽。  

整个庙宇由长阶、山门、钟亭、前殿、后殿、望夫石、梳妆台、振衣亭、海眼、孟姜女雕像及孟姜女故事陈列室等组成,布局合理,景物错落有致。

前殿正中有泥塑孟姜女像,身着素衣,面带愁容,微微左倾,南望大海。两侧塑有童男童女,手持衣物、雨具伺立。孟姜女像上方悬有“万古流方”黑底金字匾额。两旁柱子上刻有楹联,上写“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像后有“姜坟雁阵”彩绘壁画。东壁有石刻“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与山海关城匾额规格一致。西壁石刻有清代皇帝乾隆、嘉庆、道光御笔题诗和民国年间镌刻的康熙皇帝题诗以及民国年间军阀政客的题诗。殿前廊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是“浮去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后殿正面山墙原全部为神龛,中间有观音菩萨,盘膝而座于莲花托之上,托下一巨兽--望夫吼;东侧有文殊菩萨,坐在莲花上,下为狮子;西侧有普贤菩萨,莲座下为白象。三兽皆为卧式。在这三个神龛内每个菩萨的两侧各塑一童男童女。殿内东侧塑韦陀像,身着盔甲,手使降魔杵;西则塑李靖像,左手托塔,右手持丈八蛇矛。墙上绘壁画“西游记”。可惜均毁于1966年,现已重塑,恢复本来面目。

殿后有“望夫石”,传说为孟姜女登石望夫之处,石上有阴刻“望夫石”三个字,为清代山海关通判白辉所题。石上有坑似足迹。石旁有乾隆皇帝题诗。“望夫石”后有多处刻留的小石台和六角亭,名“梳妆台”和“振衣亭”。传说为孟姜女望夫前梳妆整衣的地方。

孟姜女庙北侧有一石洞,洞中有一清泉,名曰“海眼”,传说此洞与渤海相通。

在庙东南方向4公里的渤海中,有两块礁石突出海面,高者似碑,低者似坟,人们相传那里就是孟姜女的坟墓。

“姜女庙”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和《孟姜女》)之一“孟姜女送寒衣、哭长城”的故事修建的。

相传秦始皇时代,江南淞江府有位姓孟的员外,无儿无女。有一年种了棵葫芦秧,藤蔓长到隔壁姜家,结了一个大葫芦。两家剖开一看,里面藏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这就是孟姜女。

孟姜女长到18岁,孟家招范杞梁(一说万喜良)为婿。正当两人拜堂成亲之时,范杞梁被官府抓走,押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

夏去秋来,孟姜女日夜思夫,想到丈夫衣着单薄,无法抵御北方风寒,便亲自替杞梁做寒衣。做好后,无人去送。孟姜女决心冒着风雪千里送寒衣。

她历尽千心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范杞梁已经在一年前的冬天,被活活地累死了,尸骨就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噩耗,禁不住放声恸哭。她手拍城墙,脚蹬城脚,叫着杞梁的名字,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暴的皇君。在她肝肠欲断哭诉后,骤然天空暴风狂吼,大海怒涛翻滚,一起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

突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万里长城倒塌了八百里,露出了一片白花花的尸骨。可是,尸骨累累,哪一具是自己的丈夫呢?一位老人告诉她,只要把寒衣烧掉,那寒衣灰飞到哪具尸骨上,就能认出自己的亲人。孟姜女听了,立即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灰飘然而起,飞了起来,孟姜女在后面跟着奔跑。最后,寒衣灰终于飘在一具尸骨上,孟姜女一声惨叫,扑倒在丈夫的尸骨上。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感动了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他们将农历十月初一孟姜女送寒衣这一天,称为“寒衣节”。千百年来,每逢十月初一,妇女们都要亲手缝制寒衣,送给远方的亲人。如果亲人已作古,就用纸剪制寒衣,到坟头上挂起来,祭杞一番。然后焚烧以示给死去了的亲人送去了寒衣。古往今来,“十月初一烧寒衣”世代相传,成为北方民间祭杞亲人的风俗。

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我国流传极广,各省都有不同的说法,内容差异也很大。其中有一种说法:孟姜女是陕西人,婚后不久,丈夫被官府抓走,送往山海关修长城。一去三年,不见回来。北方冬季寒冷,为了御寒,孟姜女为丈夫做棉衣送去,一路上历尽千心万苦,才来到山海关。她四顾茫茫,哪里去找夫君呢?她四处打听寻找,后来听说丈夫因修筑长城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下面。孟姜女得此噩耗,放声痛哭,最后将修在海边的长城哭倒。孟姜女把埋入长城里的丈夫尸骨拣出埋葬后,自己也投海自尽了。

后来,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中出现了姜女坟,它就是位于今绥中县西南万家乡村家屯村的海中的四块露出水面的黑色礁石。那四块礁石中,高的是墓前的石碑,低的是坟茔,称为“姜女坟”或“姜女石”。

由于这几块处在海中的陡峭礁石,平时人迹罕至,所以成了海鸟的乐园。成群的海燕,从大海上飞来,在这里盘旋栖息,景色独特而优美,被称之为“姜女坟燕阵”。这样,就更增加了“姜女坟”的神秘色彩。

在参观“孟姜女庙”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庙内增添的一些人物塑像,加上导游的讲解,很形象地把《孟姜女哭长城》的整个故事片断都展现出来了,听了看后很感人。

在山下的庙里,我们见两个年轻的假出家人在忽悠着游客到里面烧高香。有的游客进去了,有的前脚进去后脚又出来了。过了一会儿,估计庙里面没人,两个假出家人钻进水池边的大气球里后,进池子里面玩水去了。

大老远地到这里参观一次很不容易,我们在里面看的很认真。游览出来之后,看了看时间,参观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出门后,我们赶紧找车先回山海关汽车站。结果,送我们上来的那辆“三马车”还在,赶紧跟司机打招呼,司机说:“送你们回去可以,车费10元。”

我们说:“你送上来才5元,怎么又涨了!”

司机说:“那好,你们找5元的车坐去吧!”说完,扭头就离开了。

看到这位司机的样子,我们很不高兴。这时,又凑过来一位司机,说:“这样吧,我8元送你们回去!行不行?”

我俩一看这样,说:“行!走吧!”

这时,送我们上来的那位司机又凑过来,说:“8元坐我的车走吧!”

妻子瞪了他一眼,说:“谢谢了!”

在返回的路上,这位司机告诉我们,送游客到“孟姜女庙”,游客在买门票进门后,他们可以从庙里每人次返回5元,两个人就是10元。所以,司机们都喜欢往庙上送客,价钱低点也没关系,能向游客多要一块是一块。但是,回的时候就要10元钱了,少了8元钱不干!

我和妻子对视了一眼,记得我们来时,司机说从我们每人买的门票中,他可以返得两元。显然,那位司机又哄骗了我们。

真是应了那句话,旅游过程中,陷阱无处不在。

看来,我们在旅游过程中,真是长见识长学问。(作者/网络文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