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在伊犁揭晓

(2012-06-05 12:15:14)
标签:

花盛

散文诗

第五届

天马奖

文化

分类: 随心所欲【收藏】

第五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在伊犁揭晓

2011年度(第五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获奖名单(以发表先后为序):

 

作  者   获奖作品

赵宏兴   《寂地》

花  盛   《雪域》

刘  虔   《西江月,一朵白莲花里的世界》

语  伞   《脸谱》

刘  川   《个人史》

 

评委主任:邹岳汉

评委:王光明、亚楠、灵焚、周庆荣、梁平、蒋登科(以姓氏笔划为序)

 

天马,中国散文诗的文学符号

——全国著名作家、诗人访谈录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3714.jpg

天山网讯(记者王新鑫吴翔宇张进峰曹志岩摄影报道)伊犁之美,可以用亚楠的散文诗来形容,“一条大河从我的梦中流过。水波粼粼。无数美丽的传说穿越时空,养育着我们,也养育着一茬又一茬生命。峻美的天山。辽阔的草原。牛羊遍地。四季牧歌。还有那美丽的阿瓦尔古丽,让我们心存感激,永远心醉……”美得自然纯粹,美得不可思议。六月的伊犁,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齐聚伊犁,皈依自然,捕捉诗意。

天马,已成为散文诗世界图腾般的文学符号,伊犁是天马的故乡,是散文诗兴起的重镇。6月2日,由中外散文诗学会新疆分会和伊犁晚报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度(第五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颁奖会暨散文诗创作交流会在伊宁市举行。全国著名作家、诗人、散文诗获奖作者、本土散文诗作者及文学爱好者受邀参加了颁奖会。

评委们和获奖者向举办历届天马散文诗评奖活动的具有卓越贡献的《伊犁晚报》表示了感谢。中国散文诗将以此为契机,重新出发,满怀期待,期待中国散文诗走向更高更远的境界。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4415.jpg

王光明:“天马散文诗专页”推动散文诗发展

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著名评论家

作为本次散文诗天马奖评选的评委之一,王光明表示,本次评选过程中,评委之间是互不通气的,是非常公平公正的,所以说,第五届散文诗天马奖项的评选水平是比较高的,虽然不一定是最高水平,但是也代表了中国散文诗的一个很好的阶段水平。

“我是第一次来伊犁,我觉得伊犁非常美,我在新疆没有看见过这么美的城市。”王光明说,进入新疆,他在飞机上就看见很多沙漠,但是当飞机飞入伊犁上空的时候,他才发现,伊犁确实和新疆很多地方不一样,伊犁真美。对于伊犁散文诗的发展,王光明表示,《伊犁晚报》一直在推动散文诗的发展。《伊犁晚报》有定期发表散文诗的专页,这不仅仅对伊犁,甚至对整个中国散文诗的发展都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王光明说:“实际上,《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的推出,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在中国诗歌、散文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伊犁、《伊犁晚报》对中国的散文诗作出了很大贡献。”

王光明表示,因为伊犁有散文诗的园地、版面,所以很多作者都会更多地关注《伊犁晚报》和伊犁的散文诗,这样便带动、推动了伊犁本地散文诗的发展。“现在伊犁本地散文诗的作者越来越多,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今后,我会更加关注伊犁地区的散文诗。”王光明对伊犁的散文诗抱以很大的希望。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5116.jpg

吴裕成:副刊是报纸的台柱

吴裕成:天津《今晚报》副刊部主任、著名作家

作为一份发行量达90万份的报纸,吴裕成认为副刊是《今晚报》的台柱。“很多人看报纸往往把副刊抽出来放在一边,浏览完其他版面,再回过头来细细品读副刊。”

吴裕成说,天津历来有办报的传统,《益世报》、《大公报》都有副刊版面,这一点《今晚报》也传承了下来。十几年来,很多报纸都在拼命扩版,而同时副刊版面却在压缩,但《今晚报》加上连载每天都有两个副刊版,内容以诗人、作家的散文作品或随笔为主,也发散文诗。宗旨只有一个:高格调、通雅俗。

除了1994年天津十佳编辑之外,吴裕成还有多个身份: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口述史学会理事。从一个民俗学者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写作不但是一个练笔的过程,更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必须要有思想,而思想或者说观点就来自文化积淀。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作家最缺乏的就是文化积淀,甚至有些年轻人会认为凭借技巧就足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却没有什么价值。

这是吴裕成第二次来新疆,上次去了吐鲁番、喀纳斯景区。新疆在他看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在一本书中,他曾经用过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谈到伊犁文学,吴裕成说,《伊犁晚报》系统地刊发诗歌、散文诗作品在国内都是很少见的,这给了伊犁作家群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值得《今晚报》借鉴。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5f17.jpg

梁平:伊犁,我的缘分之地

梁平:《星星诗刊》主编、著名诗人

“四次买了来新疆的机票,三次未能成行,这次终于来到我一直向往的伊犁,我与伊犁是有缘分的。”梁平说。新疆,这是他多年来的一个期待。到了伊犁之后梁平才发现他所感觉到的超乎了原来对伊犁的了解。

梁平一般外出不会带这么重的行囊,这次来伊犁他把相机的四个镜头都带上了,为的是在短短的几日行程中把伊犁的美景保存下来。“《伊犁晚报》对文学的坚持、在散文诗的创作上、对中国散文诗创作队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散文诗天马奖已举办了五届,每年这样的评奖已成为中国散文诗的一个品牌,亚楠能在祖国的边陲把散文诗做得有声有色,很可贵。伊犁的文学氛围很好,尤其是散文诗。我一直比较关注新疆,对伊犁文学的期待很大。”梁平感慨道。

梁平说:“我在《星星诗刊》上读了一些伊犁的作品,比如亚楠的作品,我就能感觉到伊犁的作者有一个很好的方向感,他们喜欢把家乡的美、对家乡的热爱,用诗句表达出来。让我们没来过伊犁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就能深深地感受到伊犁的美。伊犁作者的这种方向感很正,伊犁诗群在整个中国版图上也比较突出,但也需要突破,我所能看到的伊犁作品还需要再厚重一些。”

《星星诗刊》有专门的散文诗栏目,梁平希望能在《星星诗刊》上见到更多伊犁的作品,他也会一直关注伊犁。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6a18.jpg

赵宏兴:伊犁,孕育散文诗的净土

赵宏兴:《清明》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著名散文诗作家

许多人认为湖南的《散文诗》、四川的《散文诗世界》、《伊犁晚报》的“天马散文诗专页”是中国散文诗的三大阵地,它们也是孕育散文诗人的摇篮。而赵宏兴认为,伊犁,是孕育散文诗的净土。这是何等高的评价。

虽然是第二次来伊犁,新疆三大独特风光他永远忘不了,大漠风光、民俗风情、塞外江南水乡的风光。

伊犁山清水秀,充满安静,人们的心态也十分满足,在这种情况影响下,一股散文诗的风刮过伊犁的山脉和草原,散文诗在此落了脚扎了根,经过散文诗人的不懈创作,现在伊犁已经成为散文诗的重镇。

伊犁是宁静美丽的,伊犁的诗歌也是宁静美丽、脍炙人口、韵味无穷的,如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伊犁也是动静组合的,如凉风刮过夏日的草原和牧场,让人清新惬意。

赵宏兴说,他的获奖作品《寂地》,就是向往和找寻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让心灵和灵魂回归的地方,让人远离浮躁,给予精神世界提供安静休憩的地方。

伊犁正是他的所言所想。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9419.jpg

蒋登科:伊犁是一个纯粹、具有诗意的地方

蒋登科:西南大学教授(博导)、著名评论家

“伊犁给我太多的惊喜,绿色将大地分割成方块,不少居民点的屋顶都是红色的,从飞机上看就像一幅幅油画,伊犁的美出乎我的意料,比我想象得还美。”谈到对伊犁的印象,第一次来伊犁的蒋登科很欣喜。

蒋登科以评委的角度谈到,这一届散文诗天马奖的获奖作品涉及的主题和题材比较宽,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当下散文诗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些作品既表达个人内在的体验,也在关注社会的现实,这些作品有自己的一些沉思,但总体是给人们一种精神向上的感觉。

“对于伊犁的散文诗,我和亚楠联系比较多,他的散文诗我经常读,很喜欢。我觉得伊犁在散文诗方面还是有实力、有厚度的。”蒋登科说,他觉得《伊犁晚报》非常注重对作者的培养,他发现晚报所展现的作品都是全国各地各类不同的作品,这代表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一种趋势。

另外,他表示,《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很有包容性,敢于把“外面”的作品拿进来,从而促进全国各地作家相互学习。“我相信,伊犁今后不管是散文诗的创作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是非常好的。希望今后伊犁本土作品能够多往全国的大报、大刊上推。”蒋登科对于伊犁散文诗的发展道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蒋登科表示,伊犁散文诗之所以能够有实力、有深度,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伊犁有这方面的领头人,将本地作家团结起来、让作家们共同探索。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a21a.jpg

马青山:善待文学善待生活

马青山,《飞天》主编、著名诗人、书法家

2010年,《飞天》曾被批评“乡土气息”过重,让《飞天》对当代生活失语。座谈会上,又有读者提出了地域性和文学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马青山表示,自己无法圆满回答:“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地域给作者提供灵感。聪明的作家会借助地域特征表达自己又超越地域。”

马青山觉得,中国文学发端于学校,实力作家一般也都是高校教师,但校园文学近些年来在减弱,因为年轻人的兴趣减弱了。上世纪90年代,兰州各高校的学生经常会到编辑部投稿,讨论问题,而这些年已经很少了,他希望年轻人“善待文学、善待生活”。

和很多外地人一样,马青山是通过文学了解伊犁的,最初是王蒙,后来是以周涛、章德益、杨牧为代表的新边塞诗派,近年来则是董立勃、刘亮程、沈苇。和伊犁文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郭从远、陈予等伊犁本土作家已经开始在《飞天》上发表作品。近年来,亚楠、毕亮的作品也刊登过。

对于地方性文学,马青山认为,刊物起了非常大的引导性作用。他着重谈了甘肃“小说弱、诗歌强”的问题。《飞天》从上世纪50年代闻捷、李季主编开始就重视诗歌,马青山翻检旧刊,直到1988年才看到了近年来走红的甘肃作家雪漠的一篇小说,“这是一个传承问题。”他说。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b01b.jpg

潘红莉:喜欢新疆文学

潘红莉:《诗林》主编、著名诗人

这已经是潘红莉第三次来新疆了,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绿风》诗刊会。第二次是2010年,先后去过吐鲁番、达坂城、喀什等丝路重镇。至今多张关于维吾尔族少女、烤肉大爷和喀什妇女的照片还贴在博客里。“来新疆的感觉像做梦。”座谈会上回答一位读者提问时,她这么说。

动身之前,潘红莉还有一些犹豫,但在飞机上,邻座一位库尔勒市老太太打消了她的疑虑:“去过伊犁你就不用去新疆其他地方了。”

潘红莉说,新疆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地域特色和美丽的风景。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学,潘红莉也不陌生:张承志、刘亮程、沈苇都是她喜欢的作家。

谈到伊犁,她对亚楠赞不绝口:他的作品辽远而纯粹。

在2009年的一次研讨会上,潘红莉说过,自己做了20年的编辑,一直没有感觉到诗歌所谓的“低谷”,“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诗人出现,他们的写作水准和风格让我们吃惊。”三年后,她仍是这个观点:“新疆的文学新人更多,像毕亮等年轻诗人都很有潜力。”

她认为,从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到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飞鸟集》,鲁迅的《野草》,证明了散文诗是一种可以表达综合感情的文体。“这些年来散文诗的地位越来越高,散文诗作者的功底也越来越深,地位应再提,奖应再多。”她肯定地说。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bf1c.jpg

丹菲: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投给《伊犁晚报》

丹菲:《炎黄地理》副主编、著名散文诗作家

“以前我是在杂志、电视上看到‘塞外江南’伊犁的,对伊犁一直很期待。从乌鲁木齐飞往伊犁的时候看到雪山和绿油油的麦田,很吸引我。”丹菲说。

到了伊宁市的第二天早上,丹菲没顾上吃早饭就独自去了六星街。来伊犁之前她就知道六星街以独特的六角形街巷而闻名,她好奇地参观了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民居。

丹菲在来伊犁之前已详细了解了伊犁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她说:“六星街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对于伊犁建筑史学、城市发展史学以及民俗学等的研究,均有极高的价值,并显示了伊宁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伊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六星街则见证了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结合的奇特的文化共存现象。”

走在伊宁市的大街小巷感受着浓厚的异族风情,看到少数民族拉着车卖着新鲜的牛奶,他们淳朴而热情。此次伊犁之行丹菲要记录下所见所闻。

她感慨地说:“能感受到伊犁的文学氛围很浓,《伊犁晚报》一直坚持办文学副刊,这在全国的报刊中是少有的,很难得。这几年来,内地的作家渐渐地了解伊犁,《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在全国来说也很有名,散文诗作者愿意把好的作品投给《伊犁晚报》,至少我会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投给《伊犁晚报》。”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ed1d.jpg

张映勤:副刊是报纸之眼

张映勤:《天津文学》主编、著名散文家

张映勤表示,现在不少人对报纸副刊的理解比较狭隘,副刊的概念原来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过去副刊一直是报纸的重中之重,现在不少人将副刊只理解成文艺副刊、娱乐副刊。

“而《伊犁晚报》推出‘天马散文诗专页’这个举动,我觉得在全国的纸媒中应该算是首创的,为全国的散文诗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功德无量。”张映勤说,《伊犁晚报》这张报纸因为“天马散文诗专页”的关系,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已经坚持了多年,形成了伊犁的一张名片。他说:“我们也很看重伊犁的作者队伍,我祝愿《伊犁晚报》越办越好,伊犁在散文诗的创作上,对全国来说是一块沃土,将来我们也会多关注伊犁的作者,加强合作。”

对于伊犁本身,张映勤说,伊犁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在整个新疆,伊犁算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就连睡觉都很安静、惬意。他说:“伊犁是全国宜居城市之一,果然是名不虚传。”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8fc1e.jpg

谢克强:散文诗,内心涌起的感动

谢克强:《中国诗歌》执行主编、著名诗人

感动触及心灵深处的,它蔓延于整个生命和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诗歌属于文学创作,简单来说,一个人感受到的,内心所感动的,加以语言提炼,形成的精华就是诗。谢克强认为散文诗是将散文美和诗歌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巧妙嫁接,形成的一种新文体。好的作品文笔清丽、激情饱满、紧扣时代脉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

他认为诗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以其独有的特质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因而有着其他文学样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诗就是情感的瀑布从思想的悬崖跌下,撞击生活的基石所溅起的绚丽浪花。诗,正是以其丰沛的情感体验、超然高雅的审美品格、跃动华美的音节韵律、标新立异的艺术特质,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美的享受,更为人们建起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精神驿站和精神家园。

而散文诗是内心凝聚的感动,好的作品要不断开拓生活视野,以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个性,去表现和挖掘潜于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的生动与丰富,于单纯中求繁富、于简约中求舒张、于构思中寓立意。

伊犁是散文诗的天堂,这片有着草原、雪山、河流和浓郁民俗风情的土地,激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伊犁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众多优秀的诗人,许多诗人在富饶多彩的环境中得到了最大的提升。总的来说,伊犁这片土地赋予了诗人的诗性和散文的凝练美。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9081f.jpg

刘虔:圣人景仰的汗血宝马

刘虔: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高级编辑、著名散文诗作家

提到伊犁散文诗,刘虔有些激动,他说,《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是一匹为圣人景仰的汗血宝马,永远荣耀,激励着诗人创作。它的精神风尚让人奋发向上,一匹神马来到了散文诗的队伍,引领我们前行。伊犁是散文诗的重镇,一切源于天马而荣耀。

伊犁历史文化悠久,发展文学的底蕴深厚,尤其是散文诗,它激发了散文诗作者的激情,从此让诗人的心灵得到沉淀和由衷的宽慰。伊犁对我们远方的人来说十分遥远,但从心灵深处来说,伊犁又是那么近、那么亲切友好。

他认为,散文诗是诗歌的变体,它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无边的诗性美、文字美和意境美。刘虔说,他从初中开始就写诗,每首诗中融进的是真切的情感,把对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激起感动的涟漪写在诗里,他为此还经常流眼泪。他告诉每位文学爱好者、诗歌作者,要勤奋、要有灵性,作家、诗人要用感怀的心、感动的心,去观察事物,关心这个世界。另外还要长期坚持阅读经典作品、长期坚持不懈地写作,启发灵性,开拓思路,一个诗人方能成为参天大树。

刘虔总结散文诗创作的经验时说,在散文诗创作中,尽力摒弃了吟风弄月的浅唱,摒弃了无冲突论的牙慧,力求在短小的篇幅里截取并浓缩社会和人生流动着的某个断面,多层次、多侧面地抒发这个断面积郁在内心的情感的风涛,以此传达出时代的节奏,以及当代人的情绪和脉搏。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20605/00115b3b36731137b91c20.jpg

语伞:伊犁,诗一样的美和神秘

语伞:著名青年散文诗作家

伊犁,一直是上海姑娘语伞心中如散文诗一样的一个秘密。这次来伊犁她显得很兴奋,语伞激动地说:“我有幸以获奖这个幸福的理由,来到伊犁这片亲切的土地上,真的非常开心。最初在亚楠先生的诗句中读到伊犁河畔的清风,读到可克达拉的草原之夜,读到那拉提大草原的红花,读到赛里木湖和宁静的山谷……伊犁的美就成了我心中的向往。”如今,走进伊犁,语伞发现,伊犁不仅有美景,而且还有着诗一样的神秘。无论是看山水还是看这里的人们,都很想去揭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为内心这种奇妙的感觉,而感谢散文诗、感谢《伊犁晚报》。

语伞曾经说,“散文诗是我爱着的秘密,所以,当我在文字里和它相遇时,我仿佛无数次在灵感的火花中见到了灵魂的光芒。”她固执地认为,散文诗能够使文字在诗意的语境里有更加辽阔和深远的可能。而伊犁广袤的大地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让她领略了真实的辽阔和深远,这种真实对于语伞来说,又充满了异域之美,犹如迢遥之光,正向人们迎面照过来,忽又转弯了,忽又熄灭了,忽又在别处远远近近地燃起。下飞机,真正踏上伊犁这片热土后,她相信了,伊犁之美不再是梦和幻觉。她坦言:“我羡慕生活在伊犁的诗人,我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会诞生更多灵魂的守护者。我在伊犁驻足过的每一瞬,也将在我的心中永远美着、神秘着。”

 

注:本博文图片内容来自以下网站:天山网1、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2012-06/05/content_6897096.htm 2、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2012-06/05/content_6897096.htm伊犁新闻网http://www.ylxw.com.cn/news/content/2012-06/04/content_173889.htm兵团网视频http://v.bingtuannet.com/video/index/9079乌鲁木齐信息港http://www.ucatv.com.cn/html/news/4/201206/05-170043.html问道文学网http://www.17wendao.com/bbs/thread-52781-1-1.html新丝路网http://cul.xj163.cn/2012-06/05/content_2092381.htm伊犁党建网http://yl.xjkunlun.cn/bxms/sh/2012/2979785.htm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