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儿滩散记

标签:
花盛散记太儿滩文化 |
分类: 且行且吟【随笔】 |
炎热的夏天,人们都在寻找或渴盼着一份清新和凉爽。
同事告诉我有一个叫太儿滩的地方,风景不错,既可以避暑,还能消解疲劳,而且路途又不遥远。于是,我们一行几人骑着摩托车出发了,都想看看同事广告一样宣传下的太儿滩。
初次到太儿滩,便被她的绿所沉醉。一条小溪顺着山沟哗哗地流下来,之后,又欢快地流向远方。绿树掩映下的草地上长满了水草、马莲以及叫不出名的碧草,各色小花在草丛间竞相绽放,宛如一片碧绿的湖面荡起的涟漪,闪烁着斑斓的光芒。置身如茵的绿草间,我们似乎不在草地上树影下,而像是在碧波上荡着一叶小舟,缓缓地移动。微风习习,那绿色的波浪不断向岸边涌去……那一刻,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周庄河》来,真是“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据当地一位70多岁的牟先生讲,原来这片地方全是茂密的森林,人们为了谋生,便大量砍伐树木来烧炭,之后将烧好的炭运到集市上卖钱或换取日常生活用品。时间一长,人们为了方便烧炭,就在山上打了许多烧炭的窑洞,于是,便将这片地方称作“炭窑”。后来,因为受方言发音的影响,时常把“炭窑”叫做“太阳儿”。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当地政府为了规范每一块地方的命名,同时,遵循当地的发音习惯,便确定了这片土地现在的名字——太儿。由于太儿村旁边有一片比较开阔的草地,当地人习惯将“草地”称作“滩”,所以,就将这片草地叫做太儿滩了。
太儿滩,约占地五十多亩,三面环山。滩旁绿树掩映下有一眼清泉,叫“喜泉”,泉水汩汩地向外冒出,清冽甘甜的泉水浇灌得水草茂盛而嫩长,如一群群亭亭玉立的女子,在炎热的夏季,争先恐后地吮吸着大自然甘甜清凉的乳汁。掬一缕泉水饮下,顿时沁人心脾,心旷神怡。饮下的似乎不是水,而是一种绿色的情怀和希望。
牟先生告诉我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邻村的群众会自发地来到太儿滩,举行“祭泉”活动。活动的形式很简单,男人们围着喜泉诵经,以此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四季平安;女人们则一群群围坐在草地上,用她们天生嘹亮的嗓音唱着洮州花儿,抒发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祈祷着儿女早日成双成对,老人们健康长寿、家庭和睦……活动结束的时候,女人们都会灌一壶泉水带到家里,传说可以祛病养颜。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我也从这个传说中感受到了当地妇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就在我们几个赞叹这大自然的馈赠时,不知什么时候,三个小孩远远地站在我们身后,怯生生地看着我们。我看出三个小孩在为我们对这片草地的迷恋和对泉水的喜爱而感到惊讶和疑惑,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本该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我准备给他们拍照时,他们更加紧张,其中一个小孩不知所措地躲到了树后。我告诉他们不要怕,下次我来的时候会把洗出的照片送来的,不要钱的。三个小孩一下子跑了过来抢镜头,并告诉我他们都是太儿村的。一个身着天蓝色T恤的小男孩问我饿不饿,说他有方便面,我这才注意到他手中拿着没有吃完的半袋方便面。头戴灰色太阳帽的男孩便抢着说,他家里做了麦索(洮州一种独特的绿色美食),比方便面好吃……那一刻,我被他们的纯真、善良和热情所深深地打动。他们是太儿滩真正的主人,他们的生活像这片草地一样是绿色的,那泉水一样清澈的眼睛,看到的是水草一样的绿色,马莲花一样的蓝天,花儿一样灿烂的笑脸。拍完照,三个小孩和我们一起在草地上聊天、唱歌、嬉戏、猜谜语……那童真的歌声和嘻笑声与小鸟的啁啾融为一体,回荡在草丛间、树林间,回荡在大草滩的天空,也回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太儿滩因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聒噪而显得那么迷人,她的绿是一种静谧地绿,一种质朴地绿,一种诗意地绿!

走进太儿滩,似乎走进了碧波荡漾的梦里,走进了香格里拉,只愿沉醉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