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源自心中的爱

标签:
花盛随笔文学/原创温暖杂谈 |
分类: 风言风语【杂谈】 |
温暖源自心中的爱
——读李萍散文集《爱有多深》随感
◆花盛
甘南的春天,春寒料峭。当时我在参加一个为期半年的培训,当接到李萍送来她的散文集《爱有多深》时,我颇为感动;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阅读这本厚重的散文集,内心深感温暖。于是,很想就《爱有多深》写点什么,但由于紧张的培训,一直未能完成,深感愧疚。
尽管我的阅读和感受是浅陋的,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却被李萍的文字所感动着,久久不绝。她的每一篇散文中都渗透着爱,这是一份源自心灵的爱,源自一个人的高度和价值体现,而这也是《爱有多深》给我最深刻地印象。这爱是真挚的、感人的,也是伟大的、深沉的,甚至是忘我的。像一缕温煦的阳光,抚慰着人类日渐萎缩的灵魂。在这个利益和商品席卷的时代,这样的爱显得那么弥足珍贵,那么不可或缺;在这个尘世不断冷漠的表情背后,这份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的亲情显得那么真切感人,那么深入心扉。
心胸有多大,爱就有多深。我庆幸认识了李萍以及和李萍一样在生活中播撒爱的阳光的作家和诗人,每次总被他们倾注着爱的文字温暖着。李萍写她的公婆、姥姥,写她的大姑、儿子……在一篇篇朴素的文字中流淌着爱的溪流,清澈,明亮,甘甜,滋润着我们疲惫的心灵。我想,她对亲情细腻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关注,也是一种智慧和胸襟,更是一种人性的揭示。她的笔下有身边的亲人朋友,也有陌生的乞讨者;有熟悉的景物,也有在旅途中看到的异地风情……而这些都在她的笔下赋予思想的光芒,闪烁在记忆深处,闪烁在人生旅途。我想,李萍的目光是敏锐的,她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传达给我们,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她那份源自心灵深处的爱的抚慰和温暖。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忘记许多不堪回首的记忆而感到快乐和轻松,但又有一些记忆却是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比如童年,比如某个场景,比如某个爱你和你爱的人……因此,我觉得李萍的心灵是善于珍藏记忆的,她将尘世渺小的人事物珍藏于心灵,幻化成爱的气流,融化在生活的版面,融化在每个人的记忆里,让这些容易被世俗的眼光所忽略的事物再现其生命本真的价值和色彩,而这是只有胸襟广阔和心中有爱的作家才能做到的。
或许,忘记意味着背叛,记忆才是永恒的思念。李萍在对姥姥点点滴滴的回忆中,表达着那份至真至爱的情感,是深切的,也是催人泪下的。没有庞杂的结构,没有宏大的篇幅,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徐缓而简单的叙说,朴素而自然的语言,细微而真实的琐事,为我们展现了人世间那份充满真情的美丽岁月和深切怀念,我一直被这样的文字感动着。岁月如歌,往事如风,但“我”和姥姥的亲情永远是那么亲切,像一只放飞的风筝,用真爱如丝的线牵着,一头在天上,一头在心中;一头是姥姥,一头是“我”;一头是失去的亲人,一头是活在尘世的我们……而这根线却牵动着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泪笑苦乐,多少风雨沧桑啊!每次阅读《爱有多深》时,我总是不禁潸然泪下,总是忆起那些失去的亲人和那些远逝的往事,是啊,我们可以忘记自己,但不能忘却记忆,记忆才是永恒的思念,它将伴随着我们一路远行,一路风雨兼程。
真正感人的作品是需要深入到生活,深入到事物的内核去发掘的,也是需要勇气、执着和爱的,而这些都体现在李萍的散文中,因而使她的散文具有强大的情感召唤力。这种情感的召唤力将温暖你我,还有更多的人,因为我们看到她的心中有爱。我相信,在她充满爱的文字中徜徉,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生命的道路上那葱郁的春天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