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了一回庙会
◆花
盛
我的家乡在农村,每年刚过完年,人们便开始赶庙会。
那时,几乎每个月都有庙会。除了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外,还有其他的日子里也有许多庙会,比如二月二扁都庵、四月八眼藏、五月十五观园、六月六王旗洞、七月十二占旗山……不胜枚举。
今年刚开学,就赶上了七月十二占旗山庙会。
据经卷记载,这个庙会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人们为怀念佑国佑民的平天仙姑而建,名曰“仙姑庙”,寄托人们对平天仙姑敬仰和感激之情。光绪末年,因当时政局动乱,仙姑庙一度遭到破坏和毁灭,许多珍贵资料流失。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仙姑庙才得以恢复重建,并于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举办一个比较大的庆典盛会,即现在的七月十二占旗山庙会,这也较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很久没有赶过庙会了,这次碰巧赶上庙会,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算是满足多年来对庙会的那份渴盼之心吧!加上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更为赶庙会平添了几分好心情。于是,约同事一同乘车前往。
庙会上人真不少!人们都放下手中的农活来逛庙会,男女老少,有乘车的,有骑摩托车的,有步行的……一度清静的村道,一下子热闹非凡。远远望去,窄窄村道像一条人的河流,那么多花花绿绿的浪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平时一两分钟就可以从这头走到那头,而此时却摩肩接踵,需要花半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尽头;山上和路边的河道的树荫下也坐满了人,可谓人山人海啊!
仙姑庙作为当地文化的象征,来自各地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要去参观了。仙姑庙坐落在半山上,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大家互相打着招呼,寒暄着,说着笑着,攀援而上。仙姑庙的建筑在当地来说可谓是宏伟、壮观、大气,周围绿树掩映,鸟儿啁啾,好一派人与自然、古建筑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图景!
仙姑庙正对的山脚下,是一座戏台,台上正在为当地农民上演着传统的秦腔,演员们粗犷豪放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这带有磁性的声音的吸引,我们来到了戏台前。戏院里坐满了戏迷,花了好长时间才挤到台前。戏台两边的大红圆柱上贴着一幅对联,“你去演古人提醒今人,我来唱虚事指点实事”,而此时台上的演员们正演得栩栩如生,台下观众正看得如痴如醉。从戏迷们目不转睛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乡下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盼,是那么急切而真实。
庙会上,除了参观仙姑庙,看戏之外,也有商贸活动。来自各地的商贩汇成一个庞大的交易市场,服装店、家用电器、水果、蔬菜、日用百货……各种物资应有尽有,人们都拥挤在店铺前,抢购着自己需要的物品。物资交流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乡下劳动人民的物资需求,也繁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各种小吃和饭馆里也坐满了人,有的饭馆门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我想,他们是吃惯了自家的饭,此时多么想尝尝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异味啊!你看,他们吃过了,还要多买几份带回家去呢!
尽管是秋天了,但天气依然很热,闲逛的人们便一群群到树荫下乘凉。借此乘凉之际,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洮州花儿,你欲罢来我登场,一曲曲花儿此起彼伏,是那么动听,那么热闹……当地的人们正是用洮州花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倾诉着对爱的渴望,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这样热闹而祥和的气氛要持续三天,而就在这三天里,人们尽情而忘我地逛着,乐此不彼,充分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庙会所带来的快乐,而庙会也为我们展示着一幅乡村和谐的人文图景。从过去人们对古人的怀念和敬仰,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从传统的宗教文化活动到汲取古人佑国佑民、勤劳质朴、自强不息的精神,庙会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同时,当地的人们也借庙会之际,卸下一年来沉重的劳动负担,尽情地娱乐,尽情地享受着精神文化大餐。
庙会结束之后,当地的农民们又投入到忙碌的农活中,但在茶余饭后仍不忘给大家侃侃自己在庙会上的所见所闻。从他们自豪的言辞间可以看出,庙会给他们带来的收获无疑是巨大的,那种喜悦是现代文明所无法替代的。
多日过去了,庙会的余韵依然回荡在我的耳畔。
是那么真切,那么令人神往!

树荫下花儿阵阵

鲜美的鸡鸭鹅

尕张在尽情地品尝小吃

拥挤的村道

你也来尝尝庙会上的小吃吧

“我还要吃呢”
庙会一角

狭长的村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