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刹
一、灵隐寺
位于杭州西湖之畔的飞来峰前。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就曾居于此。它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距今约1700年历史。据说,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见到这里山峰奇秀,是“仙灵所隐”之地,便建寺于此,并取名“灵隐寺”。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赐灵隐为“云林禅寺”。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早己蔚然成为文化大观。寺内还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像、法器、经幢、石塔、御碑、字画等历史文物。
二、寒山寺
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镇。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有人以为寺庙建在寒山上因而得名。其实,它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三、少林寺
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又名僧人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它位于河南郑州市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四、白马寺
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二人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五、龙华寺
位于上海市龙华镇。相传东吴孙权为孝敬母亲于公元247年建塔,五代时在塔的周围增建寺庙。龙华即传说中的龙华树,树广四十米,因花枝如龙头,故名。据说,弥勒得道为佛时就坐于龙华树下,得名大概源于此吧。
六、大相国寺
位于开封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为宣扬文帝建国之功,命名为“建国寺”。唐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并亲书寺名。《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其所辖之地。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重修。
七、大悲禅院
又名大悲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是天津目前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寺院。清顺治时,高僧世高始建大悲草堂,康熙时,浙江人曹斌任天津卫守备时,在此基础上建成大悲禅院。因观音号大悲菩萨,所以草堂以“大悲”为名,堂中供奉二十四臂观音菩萨坐像。
八、大昭寺
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昭,藏语中是“佛”的意思,“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因此它是指释迦牟尼的佛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
九、大明寺
位于扬州市北郊蜀冈中峰之上,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唐朝鉴真和尚为弘扬佛法,曾五次东渡,终于在天宝十二年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十、慈恩寺
位于陕西西安南郊,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而扩建为大慈恩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