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遗憾也是一种美

标签:
含羞荷电影花样年华遗憾也是一种美经典 |
分类: 随笔 |
走进影院,重温《花样年华》,感受那份永恒的爱和哀愁。
一个周慕云与苏丽珍的故事,一部关于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一段隐忍而禁忌的爱。影片随着音乐响起的瞬间,将我们拉回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香港的街头巷尾充满了怀旧的气息,每一个画面都如诗如画。将那个时代的香港风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镜头下狭窄的街道、昏暗的路灯、斑驳的墙壁,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质感,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故事的时代。
影片中的某一天,周慕云与苏丽珍各自两对夫妇搬进了同一处出租屋,不久后片中不曾出境的周太太和苏夫人的丈夫出轨,周慕云和苏丽珍的生活因配偶的背叛而交织。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却又被道德与世俗束缚。苏丽珍和周慕云的故事并非传统意义的爱情,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他们在婚姻的边缘徘徊,彼此试探却又始终无法跨越那道无形的界限。这种悬而未决的情感状态,正是影片最引人着迷的地方,在昏黄的街灯下,一次次擦肩而过,却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影片中张曼玉身着各种各样的旗袍,充分展现了旗袍的独特魅力,也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东方美学韵味,将苏丽珍的优雅与内敛展现得淋漓尽致。梁朝伟也凭借精湛的演技,把周慕云的温文尔雅和内心挣扎诠释到位。旗袍的摇曳和爵士乐的旋律,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如同精美的油画,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让我们能够从视觉上获得极致的享受。
《花样年华》的主题曲,用它独特的旋律、精妙的配乐以及与电影画面的完美契合,编织出了一段如梦如幻的音乐篇章。美得含蓄而深沉,充满了岁月的沉淀与情感的张力,成为了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音乐与画面相互映衬,共同烘托出影片中那种细腻、复杂的情感氛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暧昧与遗憾的花样年华之中。
片中2046房间是周慕云与苏丽珍感情发展的空间,是彼此迈出最大的一步,一起在2046写不完的武侠小说,两人复杂而含蓄的情感,无法言说,难以忘怀,2046周慕云的驻足与苏丽珍的凌乱都消失在了香港令人唏嘘的夜里。
陈先生这个不露面的老公,在日本和周慕云的老婆幽会时,也不忘给苏丽珍的生日点了一首周旋的《花样的年华》。周暮云和苏丽珍他们的爱情,没有热烈的表白,只有含蓄的试探与克制的眷恋。每一次楼梯间的擦肩而过、每一次欲说还休的对话中,展现了一种内心的挣扎和自我克制。最终,苏丽珍用一句「我们跟他们不一样」斩断了这段纠缠不清的关系,而周慕云则选择独自出走,将所有的可能性隔绝。这份由「秘密」开始的情愫,也因双方的选择而埋藏在心底,成为永远无法诉说的遗憾。让这段感情成为了最珍贵、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影片后段的新加坡,给苏丽珍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她中指上的钻戒,我认为这里不仅是交代她放下过去回归了家庭,更是她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确仍然爱周慕云,所以才会找到他的房间,刻意在烟上留下她的吻痕,播一通响三声但没有说话的电话,并拿走自己舒适的拖鞋。
都说遗憾是人生常态,虽然过去那个时代过去了,但也依然在用另一种形式存在。
周慕云去了柬埔寨,在吴哥窟倾诉秘密,将心事埋进石墙的洞中,是他对过去感情的告别,也是他无处安放的深情的寄托,这一幕却被高处的小沙弥尽收眼底。苏丽珍回到了香港的那处房子,仍然租下那个间房,坦然接受着过去那段的感情和那段花样年华。当问起旧人时,房家一句“已经搬走了”后来周慕云也去了那处房子,他明知对面住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就是苏丽珍,却连再见一面的勇气都没有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只能停留在永恒的当下。正如幕中旁白写道:“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时代消散。
影片新增的结尾部分,弥补了故事的遗憾,一段发生在千禧年便利店的相遇,塑造了另一个时空的苏丽珍和周暮云,不被精致旗袍裹挟、禁锢的苏丽珍的无谓世俗、肆意洒脱。虽在情感层面上为故事画上了看似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情感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花样年华》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克制的美。也许,我们无法回到那个年代,但我们依然可以把握当下,学会珍惜,去体会那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影片在王家卫的精心打造下,凭借张曼玉和梁朝伟的精彩演绎,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件艺术品,每一帧画面,每一段配乐,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苏丽珍和周慕云,永远留在了1962年的香港。
不同的年纪看《花样年华》,感受都会不一样。电影里有一句话:“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但21世纪是没有克制与压抑的时代,周慕云与苏丽珍的克制,成就了《花样年华》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