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杵洗衣,这是儿时常见的情景。
那个年代里,物资匮乏,农村里洗衣服大多就是在自家的水井边或池塘边,用青石板或水泥筑个平台,将要洗的衣服甚至被单等,将榨过油的茶饼敲碎后,拿一块在衣服上面涂刷,反复地揉,用木杵反复地捶,然后在清水里漂净、晾晒。
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声音里回荡着母亲的辛劳,声音里饱含着母亲的爱。
已经很多年不曾看到这种洗衣的方法了,更不曾听过木杵捣衣的脆声。
今天,我却在峒河—吉首人民的母亲河里听到了这种捣衣声。
正是黄昏,我在峒河的一处乱石遍布的河滩上,择一稍大的石头独坐。身边潺潺的水流声里,传来阵阵木杵捣衣的声响。抬头寻觅,在河对岸,有不少妇女正在岸边洗衣,她们采用的就是当年我曾见过的办法,用木杵反复地捶打着衣服,然后在河水里漂净。
读沈从文的作品,知道峒河发源于乾城苗乡的大小龙洞。乾城就是今天的吉首。在泸溪县汇入沅江。因此峒河又称小河,沅江则为大河。
峒河,象一条彩带从公司的门前轻轻飘过。
晚饭过后,我想起了该出去走走。去哪里呢?想起刚来的第一天,同事就指着公司前面的小河告诉我,“这是峒河,峒是‘山’字旁加一个‘同’字,她是吉首的母亲河,也是吉首城区的水源”。当时,我瞥见河边修筑有游道,河里有不少孩子在游泳。可以想见,这峒河的水是多么的清洁。
于是,我横过马路,沿修筑的石级下到河边。这的确是一条水面不宽的小河,临公司的这边修筑有游道,供市民饭后散步休闲。河对岸几乎是陡壁,偶尔也有台阶下到河边。河中修筑有一道不高的拦水坝,将上头的水截住,形成一个潭,也是一个天然的泳池。
河水很清澈,见底,感觉不深(不过肯定不会如想象中的那么浅)。河底为卵石铺就,几乎没有什么水草。因是傍晚,亦看不到是否有鱼儿游弋。
置身河边,抬头四望,峒河其实就在峡谷里,两岸其实都是山,往下,沿河两岸虽然是城市,但城市的背后依旧是连绵不绝的山。
饭后来河边漫步的人很多。年长些的,慢慢地度行,有的老人身上还带了个收音机边走边听;中年人,大多是疾步走,间或也有些遛着狗儿的;年轻的两口子甚至还有些中年两口子,多肩并肩、甚至是手牵手地漫步,享受这份都市里难得的自然风情;刚出生了孩子的年轻父母,则用推车推着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来感受母亲河的气息;不少帅气美丽的型男型女,则更多的是直接与母亲河来一次亲密的接近——男生裸着上身泡在河水里或做些潜水的动作,女生则会坐在石阶上,将双脚泡在河水里,或与闺蜜私语,或独自玩弄着手机,与山外的世界联通。我还看到,有些中年妇女,走着走着就突然拖掉鞋子,挽起裤腿或裙子,径直走进河中,去享受那份母亲河赐予的清凉。当然更多的母亲是站在岸边,目光却追逐着在河中嬉戏的光屁股孩子。
往上走,桥底下,是一个更深的潭。在这里,不少富有商业意识的人们,临时搭建了帐篷,出租泳衣泳裤,出租救生圈,出租橡皮划子,甚至为方便泳客,还用缦布围成了临时的更衣室。一切都是为了方便市民突然涌出的下水的冲动。
我坐在石头上,一边闻听身边潺潺的河水流淌的声音,一边闻听木杵捣捶衣服的声音,在一天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到了片刻的宁静,让我有穿越时空,回到从前,回到老家后院,看母亲捣洗衣服的感觉,那是一种多么稳馨的场景,虽然贫穷,但心是富足的,充满暖暖的满满的爱——
那是母亲对儿女的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