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首,一座大山里的集市

(2014-08-30 15:50:33)
标签:

杂谈

     之于吉首,还是11年前来过一次,记忆里只依稀记得一个边城宾馆、一座吉首大学。

     想不到的是,11年后,我却要做湘西人,做吉首的市民。

     这是来之后的第2个周末,我没有坐上“周渔的火车”,独自呆在了“向阳坪”的临时寓所。

     午饭过后,与家人电话,突然想起还是要出去走走,熟悉熟悉一下道路,体验体验一下市民的生活。

     中午1时30分,从小区后门出发,开始了步行感受城市之旅。16分钟后,走到了火车站。然后沿站前正对车站的路独行。据说这是吉首城内最长的一条路,亦是最繁华的一条路。路边临峒河有一戕沿河的市民休闲风光带。峒河是吉首的母亲河,河上有各类拱桥数座,形状不尽相似,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肥桥、花桥、岩桥等,桥只供行人走。桥上大多立有雕塑,花桥是三位花仙子,肥桥是母亲托举胖娃娃,感觉背后都应有一个故事或一段奇妙的来历。肥桥两端甚至都修建有桥亭。河对岸的建筑大多是湘西传统建筑,依山而筑,青砖灰瓦,飞檐陡壁,一条小巷子在建筑中逶迤向上爬行。对岸临河还有一个佛教宫殿,曰伏波宫,简单地看了下文字介绍,应与东汉马援将军有关,现在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桥桥头、临街的河边还有一座纪念塔亭,是国立第八中学纪念亭,从捐建者名单看,应是当年的学生捐献建成。之后,我穿过地下通道,到了新华书店,书店里有专门的摊位销售湘西文化的书籍,大多是与沈从文、黄永玉有关,其中不少是当地作者研究、撰写的湘西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的书籍,而2012年影响最大的湘西著名作家彭建明的作品《娘》,则直接摆在了收银台两边。

     一个半小时之后从天桥转弯,搭乘2路公交车到电力公司,结束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城市步行。

     这一个半小时烈日下的行走,虽然走过的区域可能只是吉首城区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但却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个最直观的感觉或印象。吉首,这个苗语意思为生养之地的地方,其实就是湘西山中的一座热闹的集市或圩场啊。

     在这里,蓝天白云下,人来人往,车辆亦是川流不息,虽然人们着装大多缺乏都市风情、虽然奔驰的车辆鲜见奔驰宝马。但街上亦不乏着民族服饰的老人,甚至不少妇女背着背篓,背篓里有时就是孩子,让人瞬间想起宋祖英的《小背篓》。在这里,街道就是市场,有沿街提篮挑担买水果的、买青菜的,也有席街而坐,买活鸡活鸭鸡蛋鸭蛋的,买山里采摘的重阳菌等山珍的。在这里,有在公家单位门前围墙外安营扎寨买西瓜、葡萄、桃子等水果的。在这里,有流动摆摊买小吃的。在这里,人们不用看红绿灯、斑马线,只要自己想走,随时都可以在车流中、人流中横穿过去,决计是见不到有警察叔叔或者袖章大妈的劝阻的,走在大街上,如同走在自家后花园般自由自在。

    在这里,人们休闲的方式无异于任何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在河边公园的树阴下、桥洞里、阴凉处,人们或在吹拉弹唱、或在玩扑克打麻将下象棋、或在跳着自编的广场舞;在这里,有擦皮鞋的中年妇女,甚至有一个模样长得真的不错,穿着得体,可谓擦鞋西施;在这里,还有一溜坐等客人前来抽签问卦的苗族老人。更让小伙伴都惊呆了的是,峒河里居然还有湘西汉子在正午的阳关下裸泳!

    在这里,空气里喧嚣着汽车的喇叭声响、店铺里疯狂的音乐、廉价甩卖的吆喝,以及众多市民互相交流互相招呼讨价还价会聚起来的含糊的声音,在这里,空气里漂散着湘西食物独有的酸味,或许也夹杂有行人流汗的汗酸。

    在这里,甚至还可以看到驮马,这些马儿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搬运建筑物品民工的角色。那些修筑在山坡上的房子,没有车路上去,所有的建筑物件只能靠这些驮马一趟又一趟地,象蚂蚁搬家似地运上去。

    这就是吉首,这里的人们把这座城市真正是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后花园,于是,吉首成为一座大山里的集市。

    仔细想想,感觉这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这里的人们自己觉得好,又何必与那些看似繁华却受制于规矩、规则的城市去比较呢?至少,这里是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和谐的;至少,这里是安全的,不会有城管用秤砣砸人、不会有城管吆五喝六地追赶,人们是生活在自己的地盘上,正应证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

    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