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字,人旁加言,就是人说,引申为人的言行。“诚”字,言旁加成,说到做到则成。
俗话说:人无信立,业无信不兴。“诚”和“信”,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诚信,历来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不讲信用的人寸步难行。
中国人历来信奉诚实守信,古人就用“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成语来比喻承诺的分量和贵重。《论语》中曾子说,每天要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也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则明确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通观《论语》,“信”贯穿全篇,也是孔子及其弟-子非常珍视的重要道德品质。至于“诚”,孟子则将其提到很高的地位。《孟子•离娄上》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说法。可见,“诚”与“信”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品德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企业家则常被人称作“儒商”,自然是承继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基因,并身体而力行之。
事实上呢?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信。制假售假,“山寨”横行不说;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不谈;一句“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的调侃,背后何尝不是对诚信缺失的悲叹。由于诚信的缺失,现如今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堤防坏人,不能和陌生人说话,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让热内社会陷入诚信缺失的泥塘。
在澳大利亚有两件事让我感觉这里的诚信。一件是在疏芬山金矿遗址游玩时,中餐需要自己打理。我们选择了一家餐馆吃西餐。在游玩时,儿子花49澳元买了顶牛仔帽。吃完饭出门上车时发现帽子落在了饭店。旅游地的饭店,人来人来,各色人种都有。我跑进去,找到原来坐的桌子,旁边吃饭的外籍游客明显看出我是在找那顶帽子,就打着手势告诉我,在吧台。原来服务员收拾时发现了我落下的帽子,就收捡到吧台了。
我们在黄金海岸游玩时,导游应大家要求,带我们去一家超市逛。我们选择了些水果之类的东西。却找不到收银员。原来这里的超市可以自己选购商品然后自己办理埋单手续。出口有一个操作台,按照电脑提示进行操作,自己称重、自己付款、自己打包走人。一个购物的老太见我们不会操作,就全程帮我们其中以位游客办理了自购的全过程,然后才放心地离去。
说到诚信,导游告诉我们,在这里,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干些没有诚信、没有信用的事情,因为一旦犯有这些,失信的污点将伴随一生,甚至很难生存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国内的超市。一是摄像头多,每一个顾客的行为都被监控着,二是出口有人验票划勾,三是在节假日超市人流多时,还有便衣暗哨管住顾客的举动。总之一句话,防小偷似地放着顾客。
这说明什么呢?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已经没有诚信可言,互相堤防着。
诚信的缺失,其实就是道德高地的塌陷,非常的可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