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风俗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就是说过年的时候,初一那天是给父母亲拜年、初二那天要给岳父母拜年、初三之后就是给地方上的父老乡亲拜年了。
小的时候,奶奶还在,一般真还得按照这个规矩行事。初一是不准出门的,就在自己家里玩。那个时候,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即使是过年,能吃到点平日里吃不到的东西,但小孩子心里还是会惦念别人家的糖果,尤其是那些有人在外面工作的人家里,去拜一次年,可以得到2颗以上的好糖果啊。更好笑的是,如果哪家的糖果好,我们小孩子会回头重新拜一次甚至几次,目的仅为了得到几颗糖果。
后来,农村的条件好了起来,吃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即使是小孩子,大多对糖果也已经没了什么兴趣。更要命的是,经济好了,情感淡了。别说小孩子不再出门,大人们也难得出去了。一个个蜷缩在自家的炉火前,守着年。当农村里兴起玩麻将时,乡亲们之间的走动也只是为了能奏和几个人,打上一场麻将。以前那种互相串门拜年的年味是没有多少的。
这些年,我工作在外,每年春节都要回去一下,小住上三二天的。很大的程度上也只是想尽点孝道,陪下日渐年迈的双亲。每次回家也很少出门,基本上就是呆在家里。天气好,偶尔会到老屋那边看看儿时的伙伴。三二天很快就过去了。
今年春节,我依旧是腊月三十(29)回家的。长沙那边天气不是蛮好。吃过年饭,就和侄儿陪父亲玩麻将。有意思的是,老房子楼上兄弟家的麻将机却不好使,麻将起不来。也许是他们常见到这种情况,父亲说肯定是电压低了,麻将机转不起来。我这才发现兄弟家的灯泡全部用的是节能灯。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买的空调虽然正常开着却从来感觉不到冒热气。
好在兄弟做了新房,就在老屋的边上,装的是三相火。父亲说,到新房那去,那里电压高些。
真是。麻将机果然启动了。
长沙麻将,胡法比常德跑胡子还多。也许应证了牌胡新手一说,我一年就打一回麻将,还是边听规则边打牌,结果是我赢了。不好意思。不过,赢的都给父亲了。
初一起来,吃完饭。父亲说,今天去走几户人家吧。我问是什么意思?他给我讲了几户人家,说这些人家里有年纪大的,有的前不久出了事,有的家里还比较困难。父亲还告诉我,去年他生病之后,队里(生产队)几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派人或到医院、或到家里探望。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父亲要我去的人家也不多,七八家。其中6户人家我准备了红包:他们或是有老人、或是有病人、或是他们的孩子给我的父母亲拜了年。
父亲叫上我,还有两个侄儿。妻子开车。先把车停到一户人家的禾场里。按照父亲的安排,逐家拜年。
我们队比较大,历史上是三个自然小组组成的。说实话,从1987年考学出来之后,就很少在队里走动了,特别是1990年参加工作之后。小时候的伙伴出去的出去,成家的成家,都有自己的一家子,都要为生活奔忙,来往不多。
虽然那些地方有20来年没有去过,但给我的感觉是,如今他们和我记忆里的样子相差不多,只不过是楼房修得更多了、树木更茂盛了、人亦老了。
每家都是非常的客气。看得出,这些年来,父母亲在地方上还是很受人敬重的,因为他们很会做人。就连两个侄儿,他们都非常喜欢,说很肯帮忙。想想这些,我倒有些惭愧,在做人方面,在教育儿子方面,都不如在农村生活的父母、兄弟。
都说家乡是根。这一次拜年,父亲是在帮我找根么?
我想,是的。虽然父亲的初衷不一定会是我这样的想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