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逝的乡土美味

(2011-08-25 20:04:36)
标签:

情感

衣食住行,食排第二位,我想应该是文明社会里,宁可饿肚子,也不能坏了形象。社会发展到今天,食其实越来越显得不是很重要了,物资的极大丰富,吃已经不算问题(当然,放眼全球,吃依然是个问题),问题是吃什么?不过现在吃来吃去,味蕾的感觉已经麻木,吃什么好象都提不起精神,似乎是为着生命的延续而不得不做的“功课”。

当吃饭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反倒让人常想起物资匮乏年代吃的一些乡土食物,这些逐渐消逝的简陋的食品,曾经却是难以享受的美味。

南瓜粑粑

小的时候,在农村,农闲的日子,尤其是下着雨的日子,是我们最期盼的日子。这个时候,我们会向大人们提出建议:是不是磨点米做粑粑吃?这个时候,大人们大都会爽快地答应,但我们孩子们得出点力。

这是巴不得的好事。赶紧将石头磨子洗干净,抹干,或帮着往磨眼里放米,或帮着大人们推磨。石磨一圈又一圈地碾着,碾得我们心里却是痒痒的,趁大人们不注意,突然向磨眼里多丢进一把米,这小小的伎俩马上就会被大人们发现,将磨卸下,把已经进去的米重新清扫出来。原来米放多了,碾不碎。

米碾好了,大人们会将米粉和煮熟的南瓜混合在一起,一大盆子盛着。然后是母亲烧火,奶奶掌勺,用手捏成一个个圆圆的粑粑,放在油锅里煎。而我们多半是趴在灶台边,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那一个个圆圆的粑粑被奶奶翻来覆去地在油锅里煎来煎去。

第一锅熟了金黄金黄的粑粑却没有我们吃的份。奶奶用碗装好,按照邻居家的人数,由我们给隔壁邻居送过去,让他们先尝。等几户邻居都尝遍了后,我们才能享用。

罐子熬粥

能享用这种美味,多半要身体有点小恙,还要表现得对米饭有点厌恶,大人们才有可能给你弄上一回。

其实这种粥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用个陶罐(农村里农民常用来煮中药的罐子),盛少许米,加点水,放几粒浏阳豆,再加上一小勺猪油,放在烧过火的灶膛里,用余火慢慢熬,时间越长,熬出的粥越是醇香。

说实话,那种粥香,真是妙不可言,现在想起,还会有口水流出。

油炸红薯片

    在缺粮的年代,在老百姓的眼里,红薯的地位和大米一样。

    即使这样,家里还是会用红薯做成一些食品,以做过年节时的食品,主要有三种:红薯片、红薯羹、红薯粉。

    红薯片,就是将红薯切成片,直接晒干,或煮熟晒干。然后和着沙炒熟,或者用油炸熟。当然,油炸的口味更好些,很脆,象我们后来吃的猫耳朵。

    红薯羹,就是将红薯煮熟捣烂,用做的小布袋装好(很多时候,大人们是用我们戴的红领巾),留个小孔,用力挤压成一条条的,在稻草上晒干。当然,还可以用面盆做成块状,晒干后再用剪刀煎成小块。加工的方法和红薯片一样。条件好的时候,可以在捣烂的红薯中加些芝麻甚至八角茴香,这样油炸出来,别有芳香。

    红薯粉就是将红薯切成细丝,用清水洗,将红薯中的淀粉清洗出来,沉淀后,将淀粉晒干,用开水冲泡就可以食用了,不过这东西都被当成礼物送给了城里的亲戚。被去掉淀粉后的红薯丝,味同嚼蜡,那个年代,我最怕吃的就是这种毫无营养的红薯丝煮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42>8844.43
后一篇:被年轻一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