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之后的胡言乱语

(2011-01-03 18:42:11)
标签:

杂谈

获奖之后的胡言乱语

     出生到现在的41年间,作为学生、教师、企业员工、中层骨干这些不同的角色,我得过了不少的这奖那奖,奖品从当年大小不一的奖状、铁皮文具盒或者铅笔橡皮,到后来硬纸证书、几块钱的人民币,再到如今印刷精美的高档证书、几百上千人民币,这样的奖我都得过。

    除读书时代的奖状和证书已经难见踪迹之外,参加工作以来的各类获奖证书基本上都保存了下来,估算一下接近200来本。名目繁多,档次不一,等级不同。如今偶尔翻看起那些证书,多少还能回忆上片刻,甚至当初的场景也历历在目。不过自从走上中层正职岗位之后,获奖的次数就有限了,偶尔能得到一次奖励,高兴的劲丝毫不亚于人生第一次得奖—6岁时被公社评为“优秀红孩子”,得到一张奖状和一个动物图案的铁皮文具盒。

    不过这些众多的奖项,远比不上最近得到的一次奖励。20101229日上午,我应邀参加了县作协文学月刊《墨池文学》年度优秀作品颁奖大会。会上我成为22名获奖作者之一,我写的散文——刊载在《墨池文学》2010年第6期——《看书的小女孩》在散文类中被评为二等奖。据介绍这是澧县作协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这次月刊年度好稿分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学生习作和特别奖五大类,特别奖1人。

    给我发奖的是县委宣传部的老部长,本次特别奖的获奖者杜修岳老。

    客观地说,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众多获奖证书中,落款级别最低的。县作协是县文联的下设众多协会中的一个,顶多一个副科级的群众文化艺术团体。

    但我却最看重这个奖项。不是说我的散文写得怎么好,在澧县,比我文章写得好的多如牛毛,即便是在我们市局系统内,比我文章写得好的也多如过江之鲫。这一点我算有自知之明。

    我之所以看重这样一个奖项,关键是我感觉澧县作协这个圈子风清气正,不见文人间常有的那种纠结。作为众多的作协副主席之一的我曾参加过几次作协的会议活动,我感觉大家的心态很好,有文学创作的激情,但却鲜见文人的迂腐、酸气。其实这也是我最怕系统内的人称我为文人的隐忧。在这样一个风气很好的圈子里,作品能一定程度上被肯定,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澧县作协这个圈子的头,很不错。正因为头不错,所以手下的兵都很卖力。我想在这个社会里,靠文学吃饭的总是少数,不少的人之所以喜欢文学,除了爱好,大约与领头的人有关。比如我就是。

    来澧县进入了第三个年头,除了继续干好工作,为澧县人民服好务、供好电之外,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就是离开澧县之后,我要将在澧县所写的文章汇编成一本集子,集子还没有名字,但一定会有一个大大的“澧”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孤独
后一篇:说打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