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与熬
(2010-11-23 22:16:14)
标签:
杂谈 |
最近网络上有人出题,用一个字来概括2010年。大多数网友选择的是一个“涨”字。想来可谓忒形象了。
2010年的中国,该涨的不涨,不该涨的却是涨得正欢涨得莫名其妙。
该涨的,比如老百姓渴望的股市最终还是跌了下来,正如我的一个同学写道的“辛辛苦苦大半年,一跌回到解放前”;老百姓渴望的涨工资也成泡影,钱袋子越来越瘪(即便是涨了几个钱,但被疯涨的物价瞬间就给吞没了)。
可是不该涨的呢,比如与老百姓关系最紧密的衣食住行,都是大涨特涨。
大街小巷随便问一问衣服的价格,价格令人咂舌,据说随着棉花价格的上涨,棉衣的价格已逼近皮草。呜呼,我想若人类仍处于山顶洞人时代该多好,几片随处可摘的树叶就解决了穿衣的大问题。
吃的就不要说了。记得儿子前不久看了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一美圆在世界各国能做些什么?》。我记得报纸说一美圆在韩国只能买一棵白菜。实际上我们国家也差不多了。每周末我去超市买菜,只是闭着眼睛地拿。没有办法啊,儿子正在长身体,再苦不能苦孩子。
住呢?好在我已经买了单位建设的便宜的房子。要是在今天,我估计是没有办法弄一堂象样的房子的。常常眉头紧锁的国务院总理三令五申房价要降下来,可是你政府越要降,房产商涨得越快。即使是报纸上说的,哪里哪里房价下跌了,善良的你千万别被忽悠了。早几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报道了房价“跌”的背后的新闻,那只是假象。最近我收到这样一则短信,大意是(已记不全了):北京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约需要300万元。中国各阶层需要用的时间:农民,种三亩地,亩年纯收入400元,需要从唐朝种到现在(要风调雨顺);工人,月收入1500元,需要147年,从鸦片战争干到现在(不能有双休日);妓女,需要接客10000次,每天2次,也需要5000天(中间不能来例假)。
行呢?以我到澧县工作的这20个月时间,当初常德到澧县的中巴车费是21元,如今已经涨到了26元,上涨23.8%。即使你是有车一族,对不起,中国的油价从来都只有牛市,只涨不跌,你的油箱是变得越来越小。
涨,应该是对2010年最形象的概括。但苦的确是黎民老百姓。
我有时也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用一个字来概括我的2010年,该是哪个字呢?想来想去,熬字最形象。你看这个字的构成就蛮有意思,下面是四点水,仿佛在水里煎熬。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不少人看来,大小也是一个单位的头,应该过得潇洒。确实常有人问我这样的话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好。我知道这个世界的评判法则已经发生扭曲,怎么回答,结论都不会有多好。你说自己不潇洒,忙于单位的事,别人也许会认为你是个傻冒,没有本事,浪费了位子。你说自己潇洒,又违背了自己的良心,或许从别人的目光里你会发现难以承受的异样。所以我常常会错开,不愿意谈论这些无聊的话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企业里,想要自己潇洒,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脸皮厚一点胆子大一点,不怕背后戳脊梁的手指,不怕道德良心的不安,你尽管潇洒,至多到时由组织出面给你摆平,当然也得想到可能摆不平的情况也有。但是我不愿意要这样的潇洒。这是一时之事,决不是终身能够。
不潇洒就只能是熬日子了。比如说安全的压力,你得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时刻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入坐火山”的紧张感,时刻得把问题考虑得全面再全面细致再细致,时刻得保持严谨严格严厉的作风。这样的生活不叫熬叫什么。又比如说,每天有意想不到的人和事要处理或面对;员工的吃喝拉撒都望着你;内外关系和矛盾的协调等等。这些天天要面对要处理的事情,天天要做,天天都不得不做,不是熬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