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原是可以不由自主流的
(2010-07-27 22:22:14)
标签:
情感 |
最近冯小刚导演,其妻徐帆主演的灾难大片《唐山大地震》正在热演。一些评论文章都说到看这部电影时都会哭,是一个哭片。
对此我不以为然。电影就是做戏,做戏就是假的,尽管来源于生活,但毕竟已经高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化,更是艺术化的生活。
今天有机会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热炒的大片。观后我下的结论是:泪,原来是可以不由自主流的。
其实《唐山大地震》不过是借地震说事罢了,并且巧妙地将2008年5月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链接起来。片中讲述的是唐山大地震中一对龙风胎姐弟的人生故事。姐姐和弟弟同被压在水泥板下,当时又只能抢救其中一人,面对这种无法选择的生死选择,失去丈夫的妈妈最后只好选择“救弟弟”。
弟弟得救了,姐姐也奇迹般从死亡线上活了过来。原本同胞姐弟,在此后的32年里,走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弟弟与母亲生活着,因失去一条手臂,放弃学业,离家奋斗,终于事业有成;
姐姐被人收留,因为“救弟弟”三字,生活一直压抑,读书、早孕、离家出走、外嫁,生活曲折但归宿亦好。
母亲一方面怀着对丈夫的爱,一方面扛着对失去女儿的痛,32年的心理煎熬,生活的沉重,惟有自己知道。
当2008年5月汶川地震时,姐弟在救灾现场偶遇,得以团圆。姐姐面对现场救援中出现的母亲为救自己的女儿,毅然要求锯掉女儿的腿,可当这成为现实时,母亲发出了“我要女儿的腿”的嚎啕。此情此景,类似当年自己地震时的遭遇,因而深有感触。与弟弟团聚之后,了解到唐山地震之后,母亲因不得不作出选择而背上的沉重心理包袱所过的生活境遇,更是为这32年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感到内疚。
当母亲跪下,为32年前的抉择向女儿道歉的时候,女儿的灵魂再次受到震撼,也深深为自己32年来埋藏的对母亲的怨恨而悔恨。爱与恨交织着,一切归于对人性的重新审视和理解。
我想,冯小刚制作这样一部电影,刻画的并不是地震本身,刻画的应该是人们对人性、亲情的再认识。
正如电影中姐姐的养父说的一句,亲人永远是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