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说的“网友”并非平常我们所说的网上交接的那种聊天、甚至处朋友的网友。我走访的这个“网友”是我在网上寻找来的,专门为电力工作提建议和意见的朋友。
记得7月11日夜里,我在常德政府网站市民留言发了一个《网友恳谈会》的帖子,希望关心和关注澧县电力的网友能报名参加我局组织的恳谈会,让我们有机会与网友见面,让网友了解一个基层供电企业的工作流程、内部管理等情况,同时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和建议。
这个帖子是我自己考虑并在局碰头会上提出后之后发上去的。整个恳谈会的策划安排也是我自己来做的。发帖之先,我就做好了应对各种跟贴的思想准备,毕竟,做这样的事可控度很低,会弄成什么样子?社会反响怎样?都不是能预料到的。
帖子发出之后,绝大多数网友都表示赞同,我也收到了一个网友报名参加恳谈会的邮件,也有一个网友表达了想参加但担心自己无法来的意思,并对电力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原只要求网管置顶三天,但三天之后,报名者了了。我于是又发了一个请将《网友恳谈会》帖子再置定的帖子。不过这个时候,也有个别网友发出了质疑,有的认为是有人借我的名字发帖子,有的认为我是在忽悠作假。这样的质疑虽然正常,但我感到这是一种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不信任”。那天晚上我给其中一个网友也就是我今天走访的这个网友打了个电话,我想用这样一种方式证明“我”的存在。
天天打开网站和信箱,希望有更多的网友能前来与我们面对面(帖子中已经声明,网友参加恳谈会,我们报销来往车票等),但却无第三人报名。眼看这活动就要流产。怎么办?我想来想去决定自己登门拜访,只要有一个网友提出要参加,我就要利用下供电所的机会,当面去看看并聊聊,这样才不会失信于网友和客户。
出发之前,我让营销服务部的同志购置了两个电水壶、4提印有国家电网标志的纸盒餐巾纸。今天我只能走访其中一位网友,另一位网友还没有找到联系的电话号码。
天公不作美,出门就是下雨。我先是到了码头铺供电所,然后是甘溪供电所。因为网友曾电话告诉我他在甘溪镇,我就打了个电话。结果他并不是甘溪人,家在马溪(马溪已经合并到了甘溪,离甘溪有4公里远)。我说我吃完中饭就去。吃完中饭,了解到的情况是去马溪的路已经被挖断,必须绕道火连坡走省道302往湖北松滋的方向,到湘鄂边界时折向左,沿着乡村公路往马溪,这样一来至少要绕道10多公里。而302省道正在翻修,路况非常差。下午2点多钟,我们终于来到了“网友”的家。
说实在的这个“网友”与我想象的“网友”有天壤之别,他是一位中年残疾人,家里开了一个店铺。他引导我们进入了房间。看起来他有些激动和高兴,叫女儿给我们拿水,叫我们抽烟。我们说明来意,便攀谈起来。看得出,他很健谈。我从他的言语中,断断续续将他的人生拼凑了起来:很小的时候,他因病成了残疾人(估计是小儿麻痹症,双上肢呈现小儿麻痹症状),他是家里的独子,父亲已经82岁,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入党的老党员,曾当任过十来年的村支部书记,如今一个人生活在老屋里。他还要照看自己的伯伯。他有一个女孩子,12岁了,读初一,成绩很不错,房间墙壁上贴满了奖状,这个孩子的名字体现了父母的心意:胜男。他和他的爱人关系很好,但岳丈至今不承认他们,也不允许他去。我猜想是因为他的岳丈对他是残疾人有所嫌弃。从他的言谈中,我感觉他有一股不服输的气,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他让自己的爱人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用他的话讲就是比一般的人的女人要过得舒服些。
这位“网友”其实还是镇里的人大代表,交谈中,我感觉他应属于头脑很灵活、很有思想和主见,很有创新精神的新农民。他和我谈的问题大多是他对农村发展和农村经济方面的问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家乡的人民做点实在的事,比如前不久,他就邀请省人大代表陈建教来过村里,考察村里的饮水问题,并且已经将问题反映到省里;又比如他通过政府网站留言,将山林中严重的松毛虫害问题反映上去,上级已答应采取飞机撒播农药的方式来解决。他对我们提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偏远农村农民缴费不方便的问题,一个是农民抗旱能都配置些移动电表盘的问题。我告诉他,这些问题我们有考虑了,已经安排供电所采取措施抓落实,比如缴费的问题,准备对一些偏远的村组实行电费预交,每年供电所到这些村组办理预交手续,根据上年电费情况来收取,硬是经济困难的,可以一年搞2-4次预交都可以,这样一来,这些客户就不要多跑路了。至于由农电工走收,因为我们考虑电费风险等原因,是不主张采取走收的。至于移动表盘,也是我们早就考虑的问题,有些地方早就实施了。
窗外,大雨哗哗。室内,我更多的是听网友讲他的故事和经历。我心里对这样一位自强不息的农民兄弟感到由衷的钦佩。人残疾了不要紧,重要的是心灵是完美的,是充满对美的向往并为之执着追求的,这更重要。
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我们告辞,我交待同去的同事,给他的孩子一点钱,作为“奖励”。他们夫妇追了出来,目送我们的车在雨中驰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