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很好。树木青青翠翠,微风拂过,绿油油的叶片反射的光线很有几分刺眼。
老家就这样在阳光普照、绿树环绕中静静地、不动声色地蹲守着。
我推开没有上锁的堂屋大门,搬了张椅子,坐到了门前的树阴里。
因为事先没有打电话,父母亲是不知道我要回去的。
这是5月2日上午10点。是日早上7点多钟,我独自一人驱车,朝400来里远的老家奔驰。
记忆里,已是多少年没有这样安安静静地在绿荫下歇息了,更是多少年难得有如此闲情来感悟乡村生活。自从干上如今的活,生活便失去了声色,时间的发条上得紧紧的,不断地催促着自己向前走,却不敢有丝毫的停歇。
而现在,偷得一点闲暇,又是在生活了多年的老家,阳光从绿叶间透射下来,柔柔地不均匀地涂抹在我的身上、地上,我感觉很是有几分惬意甚至奢侈,一个人独享这漫山遍野的阳光、绿色、鸟鸣,甚至不时还有微风送来的田野上的泥土芬芳,从低空中传来飞机起飞、降落的轰鸣声。
就这样什么也不想地静坐着。过了很久,弟媳和侄儿回来了。我向侄儿要了一本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随时随地阅读,这是我多年就养成了的习惯。课本上的文章有些是我当年如侄儿这般小时学过的,三十几年之后读起来,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回味中感觉多了几分亲切。
见母亲没有在家,弟媳便出门去找寻她。
母亲是一个没有什么多余话的农村妇女。我知道,母亲所有想说的,其实都在那种难以言表的激动中,甚至手足无措中了。
中午吃了两碗饭。母亲先是要我坐到堂屋中去,她怕我晒了太阳。我说,树下很好。当然天天晒太阳的母亲是不会知道儿子的心思的。见我执意,母亲又说,那就到床上睡一会吧。
我无法拒绝母亲。平日里难得睡午觉的我,居然躺下只几分钟便进入了梦乡。一个小时(我用手机定了一个小时)后被手机唤醒。
其实读书参加工作之后,回家就不多了,即便是回家,在家里呆的时间也很短。如今年过不惑的,渐觉有些愧对家人尤其是父母亲。
记得前些日子的一个晚上,已经上床休息的我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原来她在长沙开会时,遇见了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闲聊中就想起来了让我分享他们这份重缝的喜悦。可是说来说去,她对我说的全都是做儿女的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的事。我完全被她给说醒了,感觉与她相比,我这个做儿子的真还是不够孝顺。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个五一一定要回家的原因。
相比与我一样的人,算不上功成名就,但是要让父母沾些什么光的话,也许是可以做到的。可事实上,我的父母从没有因为我这个儿子而沾过什么光。我也压根就没有想到应该让父母沾什么光。父母亲自力更生地生活,还时时为我担心,生怕我在这个物欲横流、遍地陷阱沟壑的世界,一不小心,上了诱惑,跌了跟头。
这些年来,我始终把父母亲叮嘱我时那种期待的目光牢记在心里,让我始终将物质的东西看得清淡。现实生活中,我知道有不少父母因有了出息的儿子,而享尽了荣耀和富贵,特别是逢年过节,家门口是车水马龙,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一拨又一拨前来“孝敬”的人群。
其实,这些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很是自然。比如我去年去湖北钟祥,那里有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明显陵,里面埋葬的并非明朝的皇帝,而是他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之后,追封已经去世的父母亲为皇。生前没有享儿子的福,死后却享尽了哀荣。
我不过沧海一粟,红尘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从没有想到过这样的孝顺和孝心,即使是有热心的同事、朋友一起去长沙时,说顺便去看看,我也是不允许,我不想别人去打扰我的父母平淡的生活。
回家小憩,于自己是份难得的享受,于父母也许是内心深处祈望的那种孝了——常回家看看。
是啊,不是有首歌就这样唱的吗?常回家看看。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小憩一会。毕竟那里有生养我们的渐入古稀的父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