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的余晖里读旧信有感

(2008-11-09 17:35:10)
标签:

杂谈

    突然间觉得有些无聊。11月9日下午4点半的时候,我翻看儿子的书柜时,看到了一堆被清洗过的书信。因为有不少曾经属于两个人的信件早已成了一袋子碎片。能留下这些旧信,简直是奇迹。

   我蹲在儿子房间的阳台上,窗外有冬日的余晖暖暖地射进来。但还是感觉凉意阵阵。

   我翻看这些劫后余生的信笺。竟然断断续续地将上个世纪的不少事情给接了起来。有些事情我都已快忘记。

   之一:当初我来常德工作,希望进的居然是职教中心。这是1994年12月托分来常德的同事给局里劳资科长的一封没有发出的信。信中的我以在山沟里电厂工作的情况,表达了想进教育中心的意愿。也许当初想得简单:当老师的当然可以去教育中心干活。

   之二:当初曾经想回老家当一介教书匠。这是1993年暑假的事,那时我非常不愿意在山沟里呆下去,正好有亲戚(表嫂)在县教委工作,她给我们托了封信,信中要求黄兴中学接纳我们试教。我们去了学校,不料没有找到校长,那时的黄兴镇远不如今天的繁华(如今已经和长沙连成一体了)。于是也就作罢。

   之三:当初曾经找了最亲的亲戚中官最大的,想调到某个地方。这个亲戚是爸爸姑妈的儿子,他和爸爸有血缘关系,是个不大不小的官。1992年的时候,我托父亲说过,我也去过他家,后来他给我写了封信,还拿他认识的湖南农学院某副院长的经历鼓励我专心钻研业务,有个一技之长。可我终究没有听从他的话,至今也没有一技之长。

   之四:当初的厂长给我写了一封信。我只记得从山沟里出来之后,厂长曾经给我打过一个电话,今天却找出了1995年1月的一封信。想当年是有改行的承诺的,来不及兑现,厂长就调走了。

   之五:当初写的一篇新闻现在看起来标题实在是好,可新闻里的事情早已灰灰湮灭了。这是1996年7月《湖南工人报》寄来的,文章的主标题《不收票子只收点子》。可惜办起来的这个厂却是一个泡泡。

   之六:当初那些信记载的是一段纯真的友情。都是那时的高中同学(当然是考上了学校的)、师专的老乡乃至实习学校的老师于1987年到1995年间写来的。感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不曾用有自己的电脑,也不如今天这般熟练地敲打键盘。于是留下了不少手写的书信。现在读这些信,让人一下子回到从前,回到那个美好的年代。想如今,不仅信不写了,男女之间更是交往都得小心谨慎。当然,这个时代的交往也不再是以感情作为基础了,太多的时候,钱成了开路先锋,红男绿女大都在钱的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献出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激情。

   之七:当初父母的叮嘱至今言犹在耳,不敢忘记。父母亲对我一直要求严格,虽然对我动手的时候太少(好像小时候有过一次),严厉的指责也是鲜见。但每次信中都会叮嘱:读书时是把书读好,参加工作后是把工作做好,如今是叮嘱知足。感谢父母亲的教诲,让我如今总是战战兢兢,丝毫也没有某些人的圆滑、世故和惹人喜欢。

   之八:当初山沟里的友情得以延续,成为这个世上的一个奇迹。刚从山沟里出来,电脑没有普及,手机是奢侈品,于是同事之间以书信相连。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说起山沟里的同事和情况,依旧是亲切如昨。

   读这写信件,是冬日百无聊赖的下午最好的消遣。一个同学曾经在1995年10月份才收到我4月份发出的信件,害得TA对我的境遇有太多的猜想。如此等等,想来那个时候该是这样。

   如今会有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感受湘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