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洗澡

(2008-03-03 09:26:10)
标签:

情感

    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曾写过一本书<洗澡>,我没有看过。不过这样的字眼拿来做书或文章的标题,总是有些打眼或者另类。洗澡本身是文明的方式,是人类生活进步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是这些年来,洗澡赋予了不少洗澡之外的内容,内涵更加丰富,更加令人想入非非。
    当然,我这篇文章不会让你有什么想法的。纯粹是居家生活的真实再现。我是比较喜欢洗澡的。回忆起这么多年洗澡方式的演变其实是蛮有味道的事情:刚出生时,人就那么一点点,不过过年家里买的几斤肉重,放在一个小木盆子里,还绰绰有余,父母亲或着爷爷奶奶,用他们略显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檫拭着嫩嫩的肌肤,仿佛是在檫拭一件传家的瓷器,然后扑些什么粉之类的东西。这个由大人帮助洗澡的时间长者可能有十来年,当然农村的孩子,懂事早,能替父母着想,六七岁可能就自己动手了。这个时候小盆子显然盛不下了,改换大盆子,室外不行了,可能要躲在灶房里或某个隐蔽的角落。再大一些,再大的盆子也不行了,改成了提水冲凉的方式。若是夏天,男孩子一般就在水井边解决,穿个短裤什么的,一桶桶的凉水从头上泼下来,酣畅淋漓!
    进入学校读书,洗澡便又换了方式。有了所谓澡堂。其实就是大伙一起洗群澡。那场面有时是蔚为壮观。高中时,学校条件简陋,男生是没有资格享受室内澡堂的,皆是露天,不过四周有几米高的围墙,附近并无高层建筑,不担心泄露春光。一人提一大桶水,比少时在家里感觉要差不少。读大学时,已经有了花撒。不过经常要排队。那种贼眉鼠眼地找洗澡位的神态,想来都不是什么好感觉。
    后来参加工作了,分到一偏僻电厂,住的是单身宿舍,要洗澡还得进澡堂子。虽然单位毗邻广东,但冬天同样有些冷,不过澡堂条件比读书时好多了,不要担心洗得正痛快时,有人会在白雾腾腾中伸进一只脑袋或胳膊来。夏天,我们一些单身老师干脆就在门前的水龙头下解决问题。其实最难的是回家或去朋友家,因是乡下,洗澡真的不方便。没有办法,夏天也只能硬着头皮,待夜深人静时在摇井边冲凉,若是冬天只能藏在室内,生一盆火,边烤边洗。每每都有没洗干净的感觉。成家后,有了一个小天地,在自己家里洗澡,感觉还是淋浴好。既简单省事,又痛快,更卫生。当然,还有不习惯的是就是出差,若是宾馆没有淋浴,只有浴缸,我是决计不会躺下来的,感觉这个缸子,不晓得洗过多少牛鬼蛇神,即使天天消毒,感觉仍是怪怪的。
    2005年国庆过后的一天,搬进了新家。搬家之前,对洗澡的问题作过反复的考虑。小时候洗盆子的感觉虽然没有什么记忆,但感觉泡在里面定然还是有另外的感觉——因为在自己的家里是不担心什么的。再说每每看到电视里、听到别人嘴里说起泡澡冲浪的事,心里都会有所动。于是一只德国品牌的浴缸抬进了家。这是一只可以冲浪的缸——说是冲浪就是有那么一些孔可以喷出水来,激起那么一些“巨浪”。
    记得那时心里十二分的激动。儿子率先感受了冲浪的滋味。看他那高兴劲,恨不能跳进去和他一起享受。当然,留待我享受只能是在他们之后了。洗了一次,感觉太浪费水了不说,光洗一次清洗,也需要不少水,再有缸不大,冲起浪来,水花四溅,卫生太难搞了。只使用了二三次,浴缸便成了摆设,无人问津。
    昨天,不知道怎么的,卫生间的热水器坏了,这下好了,洗澡成了问题。于是想起了主卧室的这个摆设。费了不少劲将其清理干净,放满大半缸水,跳了进去。突然来了种想享受的感觉,于是顺便拿了本某某说老子的书,就这样泡在了缸了,启动了电动机,顿时,缸里白浪滔天。我一边看书,突然脑海里想到了早些年吃的一道名菜:水煮活鱼。此时的我不像水里煮着的一条鱼吗?
    是的,我们就是一条鱼。在外面是游弋在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回到家里则就被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惭愧的一等功
后一篇:岁月乱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