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在电梯里的时候,有人说“又来了!”“又抓了。”我晓得这是在杀回马枪,有不幸的鸟儿撞到了枪口上!
静下心来细想,我觉得把监督与被监督形象为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也许更有趣。猫脚上有肉掌,来的时候悄然无声息,正如徐志摩写的:轻轻的,我(“猫”)来了……。猫来了,老鼠就得躲起来,猫可不会想空手而归,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猫一转身,老鼠才能探头探脑地出来。
问题是,猫很聪明,除了有能起到“销音器”作用的肉掌外,而老鼠呢?神经绷得太紧,难免有时候打盹、或嗅觉、听觉出问题,往往这时,老鼠就被踩在了猫的足下。
不过,猫有时也并不会把老鼠怎么样。老鼠身上有什么好吃的,甩些给猫吃,猫也就抓着老鼠玩玩,玩弄一下,又给放了。有时可能因为心里不舒服,又会一口把老鼠吃掉。老鼠永远搞不清楚猫什么时候是玩的心态,什么时候是饥饿的感觉。所以,老鼠永远是神魂颠倒,胆战心惊的,惶惶不可终日。
即使这样,老鼠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谁让你是老鼠呢?不能总呆在洞里不出来啊。虽然老鼠的游戏规则是猫给制定了的:你是老鼠,不能随便走出我划的圈子,否则,你就得受到惩罚。但老鼠很多时候做不到,因为猫不会时刻盯着你,或指导你怎么才能不出圈子,老鼠有时甚至搞不清楚圈子到底有多大?哪里是圈子的边线。
但猫不这样认为,它以为你是老鼠,一只纯粹的老鼠,既然是老鼠,就得听猫的摆布,就不能有猫的思想,即使你认为猫也许不懂得游戏规则,但猫就是猫,老鼠只能是老鼠。
老鼠的命运就是这样,人人喊打,更可怕的是,还有猫,“猫势眈眈”的。
看不把你这只纯粹的老鼠吓个尿失禁!
因为,猫的心老鼠其实永远不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