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企业绩研评系列14——从管理费用和薪酬高低看房企管理及团队建设

(2015-10-16 15:31:56)
标签:

产品标准化

产品线

房地产产品系列

房地产企业咨询

分类: 房地产产品线

企业管理及团队建设,是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专家、培训师和咨询机构泛滥的当下,又是个很难服众的话题。而对管理咨询长达16年的我们来说,这个话题太熟了,甚至懒得说,也不知道具体说什么。为了尽可能出彩,我们换种数理方式来说。

大家先想想,你对自己企业的管理现状满意吗。相信很少有人会说满意。为什么绝大多数都不满意呢,其中很多企业还找过管理咨询公司,怎么还不满意呢?或许唯一可解释通的是,管理永无止境,所以也永无满意。

事实上,对于房地产企业管理,每家企业都“在路上”,因为每家企业都不时出现新的管理问题,需要找到新的答案。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中小房企在仰视、借鉴一些标杆企业的做法,却没有弄清楚人家为什么那么做。比如万科2014年开始不再提销售额,而是强调销售回款和精益化管理,但你知道万科商业地产和互联网思维的管理保障是什么,仅靠制度流程吗?绿地地产业务走向海外,海外投资项目与国内项目的管理模式能一样吗?还有,万达、龙湖的ERP为什么要自己建?

严重地说,不明真相就借鉴,不照镜子只照搬,是很多房企的怪病。

在描绘管理水平高低时,很多企业及咨询机构经常说八个字:有责、有序、有效、高效。这显然是定性描绘。那么,有没有可能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管理好坏呢?事实证明,能。

确定“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这句话并不绕,就像研评13所说的衡量、评价自己企业效率高低一样。要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企业管理状况到底如何——摸清底数,才能确定要“提高”多少。

在《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蓝皮书》中,我们列出了五类、21项管理类量化指标。结合上市房企2014年年报和2015年一季报数据,兹举几例。

截至2015年4月30日,已有179家上市房企发布了2014年报,有84家发布了2015年一季报。据兰德咨询统计,179家上市房企管理费用合计 743.34  亿元,平均占营业收入的 4.28  %;“应付职工薪酬”合计 865.74  亿元,平均占营业收入的 4.98  %。为了便于企业对比自己企业管理费用及薪酬水平高低,我们统计了百强房企中属于上市公司并已发布财报的66家企业。图表14.1是管理费用率前十(越低越好)和后十名的企业,表14.2是六家千亿房企管理费用率、和薪酬水平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企业高低差距非常之大。

房企业绩研评系列14——从管理费用和薪酬高低看房企管理及团队建设

房企业绩研评系列14——从管理费用和薪酬高低看房企管理及团队建设
其实不仅是管理费用率,其他指标,例如研评13所说的效率类指标,不同企业高低差距也都非常之大。

在摸清了底数、设定了目标后,下一步就是该采取哪些措施了。首先强调的是,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一定要基于行业特点,基于企业的基因和文化、开发模式和业务特点、领导风格和职业经理人团队素养等。任何效仿、借鉴其他企业管理模式的做法都是违背原则的取巧,事实证明也不可能逃脱反复折腾、管理水平始终不高的结果。正确的方法应是,追根溯源,找准切入点,标本兼治;管理文件要尽量简约化、图表化、工具化、信息化,以利于执行;将管理水平量化为管理费效比、运营效率等财务指标,层层分解,逐项落实,严格考核。

具体来说,企业可从三个方面加强内部管控:企业管理模式及组织管控、制度流程和绩效管理。

首先说说企业管理模式及组织管控。大家是否想过,万科的区域公司制和四级管控(集团—区域公司—城市公司—项目公司/部)与绿地的事业部制在效率上有和区别?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万科多次调整区域公司的权责?我们认为,流行于业界的区域公司制,弊端较多,事业部制效率更高,或许更符合大企业要保持小快灵的未来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小房企,建议尽量扁平化,尽量采取直线职能制和矩阵制相结合的混合制机构形式。无论管理层级有几级,无论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形式是什么,企业都要理清组织之间(上下左右)的三大关系:纵向授权关系、横向接口关系和各项工作的权责边界关系。

内部管控的第二个要素是制度流程建设。这方面的文章和案例很多,在此重点说两点。第一,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要针对不同产品线建立“和而不同”的制度流程,因为毕竟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流程不太一样。第二,要改变原先自上而下建立、实施制度流程的做法,而是采取“双向”方式。至于建立哪些制度流程,可参见表14.3。

基础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体系

01 战略管理

02 研发管理(市场、客户、产品研究等)

03 资本管理(股本、市值、资产负债管理等)

04 资金管理(资金池、现金流、预算管理等)

05 运营管理(计划、运营、绩效管理等)

06 行政管理(会议、IT系统、企管等)

07 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文化建设等)

08 平台管理(期权、合伙人、联合体管理等)

09 品牌管理(自媒体、PR管理、CRS等)

10 风险管理(审计、监察、风控等)

01 土地一级开发

02 项目开发

—0201 投资策划与现金流管理

—0202 项目计划与目标管理

—0203 产品策划与设计管理

—0204 成本管理与招标采购

—0205 工程管理

—0206 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

—0207 项目中止/终止与结案管理

03 持有资产管理与经营

最后说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人力资源话题。前段时间网上有篇文章,说去年百强房企中有80多个高管人员离职。数据的准确性不便评价。因业绩压力所致,加上企业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理念不统一或可能被“挂起来”,以及受全民创业影响等因素,离职人员增多也在所难免。

据兰德咨询统计,179家上市房企中高管人员平均薪资最高的是恒大和碧桂园。兰德咨询进一步统计显示,125家A股上市房企2014年平均净利润增长了0.17%,但这些公司的高管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高管薪酬总额却由前一年的5.02亿元上涨到6.64亿元,增长了32.3%。虽然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就“高管薪酬”事项注明“给高管的报酬以公司的业绩为依据”,但在2014年业绩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况下,A股地产公司高管薪酬增速却超过了业绩。

通过进一步比较发现,2014年上市房企高管们的薪酬还出现了加剧分化的趋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级。第一梯级是“千万元级”,主要由万科、万达、碧桂园等一线房企高管组成。年报显示,2014年王石的税前年薪是1045.6万元、万达执行董事齐界(1495.4万元)、万达的曲德君(1016.9万元)等。第二梯级是“百万元级”,有万科总裁郁亮(966万元)、金地集团的凌克(592万元)、金科地产的黄红云(459.5万元)、金融街的刘世春(395万元)、华夏幸福的王文学(363万元)、华发股份的李光宁(307万元)、中航地产的石正林(243万元)、中天城投的罗玉平(140.5万元)等,约占三分之一。第三梯级是“十万元级”,即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这一区间的人数最多,超过一半以上。剩下的就是“万元级”了,人数比例约占10%。高薪人员排名见表14.4。

房企业绩研评系列14——从管理费用和薪酬高低看房企管理及团队建设

提请注意的是,年报中所显示的高管薪酬数值只是薪酬,不包括股权红利和期权激励。2014年至今,万科、碧桂园、越秀地产等许多企业都开始推行项目跟投制度,出发点显然是通过提高员工收入来提高凝聚力。但从目前实施效果看,有的企业并不理想。

可以预见,虽然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但行业薪酬水平还会继续增加。因此建议企业一定要未雨绸缪,在不增加薪酬总额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薪酬结构,优化薪酬级差,建立与薪酬高度关联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实现企业业绩与薪酬的同步增长。当然,根本之道是,做好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包括期权、薪酬、考核、培训等的全面激励体系,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