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南派”武术为“奥运”争光!

(2007-10-04 10:08:33)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艺术赏析

中华武术

南拳

蔡李佛拳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广东佛山南海西樵山举行的“黄飞鸿杯”武林大会成为南北两派武林高手争霸的武术盛会。而在江门市举行的“蔡李佛氏拳”武林大会是“南派”特点的武术比赛,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武术成为惩恶扬善,强身健体,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大义威震四方的“中国功夫”,而今天武术却主要是人们用来强身健体,表演,娱乐休闲,为国争光的精神粮食。武术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我们一起来了解以下“南拳”这一流派,让它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吧!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大多是以地理区域和姓氏来命名的,虽门派之多,但主要是“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而其内部,又有许多支 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显著特色,又可能发展为新的支 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数量更多的较小一些的派别,犹如满 天繁星,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大观。 从有组织、有机构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门派;从 武术的师承、特点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学种及套路。 门派有更强的社会性,拳种、套路有更强的技艺性。它们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来的武林集团概念,相互包容、相互交叉 而存在。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 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是泛指流传在长江流域名长江以南地区的各拳术门派统称。主要的有:广东(岭南)有洪、刘、蔡、李、莫共五大家;福建有咏春、五祖共两大家;湖南有巫、薛、洪、岳共四大家;湖北有洪、鱼、孔、风、水、火、字、熊共八门;四川有僧、赵、杜、洪、化、字、会、岳共八门;江西有字、硬共两门;浙江有洪家、黑虎、金刚三大拳系;此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和江苏南拳等。

。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一般的南拳流派比较少腿法的运用的,身体活动范围也比较细,但是以手法绵密、动作紧凑为主。一般的南拳是非常强调马步的稳固的,要『稳如泰山』,不论上半身怎活动,也要求下半身五趾抓地的,所以南拳的手法一般是走刚劲一路的。

一般南拳在身法上要求两肩向下沈,胛骨微向前合,下巴向内收令颈子直挺,胸口微向内缩,使胸、背、肩、肘等部分的劲力可以聚在一起,亦即我们口中的『脱肩团胛、直项圆胸』。再加上气沈丹田,令腹肌也跟著收紧,於是全身上下的劲力自自然然集合在一起的。

在实战时以以腰为发力的中心,把全身的劲力由腿至腰,腰至手的有先後次序运用出来。各门各派的运劲手法都是不同的,例如有寸劲、爆发劲、展劲、连绵劲、飘打劲等。

在演习南拳时,习者还要透过运气鼓劲,使肌肉隆起,同时也会喝出声音来增加气势的,这些声音一般为『嘻』、『喝』、『哗』、『啊』等的。

南拳种类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广西的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的代表是“六大名家”,他们是:

 1、洪拳。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2、刘拳。据说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的,流传于雷州半岛。

3、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等。

4、李拳。相传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5、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天地会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

6.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蔡李佛为广东新会人陈享所创的。他曾先後跟随他的伯祖陈远护学习少林武术、李友山学习李家拳、蔡福少林武术。观察山猴跳跃及鸟雀飞翔的形态,从而领悟出武术进退攻守的道理。後来陈享回到故乡,与弟子埋首钻研武学,去芜存菁,订定「擒拿挂扫、插抛撞爪、鞭劈擂阴」等手法,再结合「撑钉撩踢、扫截勾弹」等脚法,列五轮马、五轮搥为基本练习初阶,并编各类器械拳练桩法,著练拳行功秘要。後於道光十六年(公元一八三六年),在京梅乡缘福祖祠设立练武场,树立「蔡李佛拳派」旗帜。从此传播海内外.

  虎鹤双形拳(南海人林世荣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咏春拳(福建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一说至善禅师传入广州光孝寺)、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传入广州)、佛家拳(从佛门传入)、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铁桥三、第五位苏乞儿,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由於南方人的身体一般是比较矮小,动作灵敏,爆发力良好等因素,因此这些各门各派的南拳虽是各有特性,但是基本风格都是一致的。一般的南拳比较少脚部动作,主要是在拳术手法上的,所以有『南拳』之称;一般北方比较重视腿法的,故称之为『北腿』。所以一般人常用『南拳北腿』来表示南、北武术的一般风格。

(参考:“中华武术”和“中国武林门派套路大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