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为“越王勾践”后裔及三峡地区“欧阳氏”考略

(2007-05-15 20:32:41)
标签:

人文

历史

姓氏

欧阳修

分类: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
 
   一、欧阳修简介  修(1007~1072)
1、生平事迹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金石刻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一张,有一局,而常置一壶。)。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诗歌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制诰,历知滁州、扬州、颍州。以翰林学士修唐书。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迁刑部尚书,知亳州。改兵部尚书,知青州、蔡州。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谥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井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参考《宋史》卷三百九十欧阳修传)

  元吴师道云:“欧公小词,间见诸词集。陈氏书录云:‘一卷,其间多有与阳春、花间相杂者,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近有醉翁琴趣外篇凡六卷,二百余首,所谓鄙亵之词,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吴礼部诗话)

 今传世有毛氏汲古阁六十家词本六一词,吴氏双照楼影宋刊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篇。毛本即从近体乐府出,亦颇有削减云。

 文学创作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
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
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
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
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
。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
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代至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各代。

2、诗文节录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唐宋名家词选)整理

二、大禹宗族的姓氏总谱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曾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后来历经变迁,其姓氏不断发展增多。寓居三峡地区的居民大多由上述姓氏演变而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禹文化。
1、轩辕与嫘祖的后裔大禹
  禹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一说名文命。夏后氏部落领袖。鲧之子。鲧因治水无功被杀,他奉舜命继续治水,劳身焦思,十三年中,三过家门不入,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平水患。后因功由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被舜选为继承人,“尽力于沟洫”,发展农业生产。舜死后继位。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后都阳翟(今河南禹县)。传曾铸造九鼎,用铜作兵器。在位时,四岳推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死,又推举皋陶子伯益为继承人。后在东巡时死于会稽,其子启夺伯益位自立,建立夏朝。
  司马迁《史记》曰:“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也。”史载,黄帝有四妃传子25人,而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生高阳,高阳即帝颛顼,高阳生鲧,鲧生禹。可见,大禹是轩辕黄帝和西陵嫘祖嫡系玄孙,黄帝和嫘祖是大禹的高祖父、高祖母。另据有关文献记载,高阳的儿子,白马的父亲曰骡明。
  从黄帝至大禹,世系图谱为:轩辕→昌意哐簦х铮纭怼U馕宕酥校笥淼脑娓覆夂透个纾饬饺瞬辉诘畚唬顺肌4踊频鄣接淼睦弁酰酝斩炱涔牛哉旅鞯隆;频畚行堋⒌垓х镂哐簦坂肺咝粒垡⑽仗疲鬯次杏荨5塾砦暮蠖鹗希真κ稀5搅松淌希兆邮希艽占?/FONT>
2、大禹宗族的八十九姓氏
据文献记载,我国的一些古老姓氏,世代相传,绵延至今。明代陈士元撰《姓希》和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刊印于嘉靖年间(1522—1566),被称为“历代姓书之集大成者”。其中《姓希》收录姓氏3635个,而涉及大禹宗族的姓氏共84个。根据《史记》增加夏后氏,《越绝书》补入梅氏,《新唐书》补入娄氏,侯氏,《辞源》补区氏,共5个姓。在大禹宗族89个姓氏中,一是最早的姓氏4个,崇(父鲧封于崇)、苡(母女嬉食薏苡生禹)、姒(大禹本姓)、虹(尧初禹封于虹)。二是夏朝用国为姓13个,有夏后、有扈、有男、斟寻、彤城、褒、费、杞、曾、辛、冥、斟、戈等姓氏。三是夏后氏衍生的姓氏13个,有观、窦、毒、纶、东楼、楼、偻、杞、夏、把、夏侯、娄、侯等姓氏。四是由大禹葬地会稽衍生的姓氏30个,有会稽、稽、嵇、越、植、坦、戒州、诸、诸稽、余、乌、余不、乌余、欧阳、欧、区、欧羊、欧候、闽、沤、瓯、摇、讴、驺、多、杭、疆、灵姑、梅、畴等姓氏。五是其他衍生的姓氏29个。有扈、户、男、斟戈、灌、彤城、彤、币、弗、莘、弋、成功、功、弓、雍丘、司空、题、禹、雨、鲍、寝、计、沛、郁厘、泊、阳、庐、寻、似等姓氏。
3、大禹的后裔越王勾践。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动人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那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我们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努力拼搏的动力。
   越王勾践是大禹的正宗传人,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杰出代表,这是有目共睹的。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其世系如下:
   大禹(居阳城,后都阳翟,河南禹县)→启→太康→王相→少康→无余(按:《史记》曰,禹崩会稽,陵庙在焉,封少康庶子无余,使守禹祀,历二十余世)→夫镡→允常→勾践。然而他的后裔世系,却一直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越王勾践后裔血亲,有越、驺、讴、瓯、区、欧、欧侯、欧阳等各氏族。因姓氏众多,谱牒浩繁,无法一一赘笔。本文后面将要就越王勾践后裔欧阳氏三峡支系中有谱可查的脉络作简要介绍。
三、三峡的大禹后裔
  2001年9月,笔者应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胡银仿先生之约,编制《中国家谱总目》著录项目表及内容提要时,惊奇地发现三峡地区的诸多姓氏,均与大禹有着不可分离的血缘关系。无论是笔者任宜昌县档案馆馆长期间组织收集,还是后来个人集藏的20多种家谱的姓氏,均与大禹有关。
1、唐太宗敕定的《欧阳宗谱叙》
  笔者还在《欧阳宗谱》中发现,贞观六年(632)十月,唐太宗李世民敕定的《欧阳宗谱叙》中,与欧阳氏同源血亲的氏族就有夏姚22家:夏侯氏、姚(摇)氏、欧阳氏、娄氏、嵇氏、韩氏、区氏、郁氏、畦氏、徐氏、弋氏、寻氏、扈氏、灌氏、针氏、杞氏、储氏、共连氏、鲍氏、左氏、窦氏、顾氏等。据估算,上述姓氏,特别是夏氏、欧阳氏、姚氏、娄氏、韩氏、徐氏、鲍氏、左氏等,居住三峡一带的就达10万之众。
   关于欧阳氏,欧阳修撰《欧阳氏谱》认为,欧阳氏原来是夏禹王的苗裔。少康时,封庶子无余于会稽,过了若干代,越王勾践五世孙无疆被楚威王所灭,他的儿子蹄再次受楚封,住在乌程欧余山之阳,成了亭候,子孙就以欧阳为姓。除与欧阳有关的血亲氏族外,寓居三峡的大禹苗裔还有费氏、辛氏、曾氏、戈氏、窦氏、侯氏、余氏、梅氏、成氏以及源于徐姓的高氏、源于娄姓的高车氏等。
   2、欧阳氏落籍长江三峡东口
欧阳氏如何落籍三峡东口的荆州、宜昌的呢?《欧阳修全集》叙述得十分清楚。大中祥符三年(1010),欧阳修的父亲偃公临终于泰州军事判官,其叔父欧阳晔任隋州推官。年方29岁的欧母郑氏带3岁的欧阳修随叔父生活。郑氏以荻画地,教欧阳修学诗诵文。在随州生活了18年,天圣七年(1029)欧阳修在京师试国子监为第一。他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另据欧阳修撰《欧阳氏谱》载,欧阳修堂叔欧阳颍(字考叔)咸平三年(1000)进士及第,官至职方郎中,曾任峡州(宜昌)军事判官,真宗时升任知州,享年七十有三,家于荆南(荆州),遂葬焉。可见,荆州一带之欧阳氏,多为欧阳颍之后裔。欧阳修在宋景佑三年(1036)因为范仲淹鸣不平,曾被贬,也任职夷陵,为县令,写有怀念堂叔的文章。
  明成化八年(1472),欧阳修的第20代后裔欧阳应春,再次任夷陵知州。这是欧阳家族第三次任夷陵地方长官。五年之后,应春卒于官,其遗体由儿子欧阳普诚护送回江西安葬。然后普诚偕夫人刘氏将三子性恭、四子性勉带回夷陵。往来间,见陆城地势与夷陵接壤,“且先祖六一公遗迹在焉”,于是在明成化十五年(1479)正式落籍枝邑,繁衍至今。
3、勾践后裔三峡支系名录
越王勾践后裔欧阳氏人才辈出,《史记》、《汉书》、《晋书》、《陈书》、《唐书》、《宋史》等诸多史学名著均有记载。汉唐历代宰相有欧阳睦、欧阳歙、欧阳通等;汉代从欧阳钦到欧阳歙,连续九代为国学博士;还有我国书法泰斗欧阳询,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等人,枚不胜举。当然,仅就其三峡支系而言,下列世系图谱也是很不完整的。
  据统计,三峡一带仅枝江一地欧阳氏就达1500余户。笔者同父姐弟5户,同祖姐弟9户,同高祖兄弟姐妹达20多户。先祖欧阳修有云:“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此人情之常也。”(欧阳修:《欧阳氏谱序》)仅枝江一地的欧阳氏族,就如此枝繁叶茂,可见大禹宗族姓氏之浩繁。
  4、越王勾践后裔欧阳氏的直系图谱
它是三峡地区若干支系中的一支
1、勾践→2、鼠与→3、不寿→4、翁→5、翳→6、之侯→7、无疆→8、蹄(欧阳亭侯,受氏始祖)→9、恒→10朝→11完→12、东→13、谟→14、摇(《史记》称越东海王)→15、朱棣,即涿郡太守(夫人乃楚春申君之女)→16、鄅→17、行密→18、冯→19、惠瑕→20、茱颜→21、仲思→22、士→23、蕖→24、翘→25、纲(与复同辈)→26、举→27、迹→28、纯→29、建(哲学家,《晋书》有传)→30、崇文→31、成→32、晋→33、启明(太子洗马)→34、乾(东官校书)→35、焕→36、景达(欧阳修沙溪谱列为长沙始祖)→37、僧宝(荔浦县令)→38、頠(《陈书》有传)→39、纥(《陈书》有传)→40、询(书法家,《唐书》有传)→41、通(武则天之宰相,《唐书》有传)→42、幼明→43、昶(苏州长史)→44、琮(唐吉州刺史,庐陵大族始祖)→45、晤(尚书秘阁修撰)→46、彻——47、弦→48、邈→49、规→50、绪(御史大夫)→51、万(唐安福令)→52、诚→53、雅→54、效(韶阳主簿)→55、託→56、郴(御史大夫)→57、偃(南京街判官)→58、观(崇国公)→59、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60、发(《宋史》有传)→61、宪→62、兴世→63、庆→64、凤→65、文明→66、崇德→67、椿寿→68、礼→69、思之→70、士章→71、建翁→72、天池→73、思尹→74、敏→75、亢→76、瑛(于河南新郑守修公墓)→77、和→78、应春(明夷陵知州)→79、普诚(枝江始祖)→80、性恭→81、仁达→82、宽→83、国珍→84、科→85、宗元→86、柏→87、启龙→88、昆(吏部观政)→89、永泽→90、福→91、希义→92、元极→93、文深→94、治忠→95、开直→96、景财→97、运森→98、正传→99、家瀚→  根据(欧阳族谱:欧阳修第38代孙:欧阳运森谨撰)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