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中国海军宣称已经克服了世界公认困扰潜艇动力的难题。
据《科技日报》报道,这项所谓的“潜艇动力蓄电池复原技术研究”,已被中国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完成并通过鉴定。报道并说,这一世界首创成果应用于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一艘潜艇,三天后就收到了全部预期效果。
中国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是在本月24日披露了这项消息。
据了解,常规潜艇在水面依赖柴油发动机推进,但在水下活动要靠电池作动力,电能耗尽必须上浮充电,一块电池就达人民币上千万元(逾200万新元)。
不过,潜艇靠上浮充电的方式容易被对手发现,可能遭到打击。不完全充电的非正常使用方式,又会致使蓄电池寿命从100降至70个周期左右,导致蓄电池提前报废增多。
几年前该所专家到部队调研发现,导致潜艇蓄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电路板被硫化等,但未找到解决办法。2004年6月,中共海军装备部划拨专款经费把这一科研任务下达给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
该研究所以舰船动力研究室主任姚智刚为首的课题组,历经数千次试验,成功研制出液体和粉末两种潜艇动力蓄电池复原专用活化剂。
报道说,只要活化剂加入蓄电池液中,就可彻底消除和抑制蓄电池的硫化问题,大幅度恢复蓄电池的性能,并延长使用周期。经对某潜艇即将报废的蓄电池组进行试验,结合周期治疗方案,电池性能基本恢复,并符合潜艇使用要求。
报道表示,为加速成果转化,中国海军人员还通过全面分析潜艇蓄电池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活化剂配合周期治疗的方法,并在中国首次制定了潜艇蓄电池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