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情六欲的中医理论描述

(2011-01-31 00:2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文化

信息来源:www.khbct.com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道家的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学大词典》中,七情是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

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后人又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六欲,而几个关键的是,大喜伤害心脏,容易使心脏产生激烈运动,乐极生悲;大悲和大怒伤害肝脏器官,思念思虑会伤及脾脏器官, 忧思忧伤则损伤肺脏器官, 大的惊吓和恐惧最容易伤及肾脏器官。

 如果这几项太过于强烈,都会伤及身体。

 在长时间的大哭后,肝脏和肺都会受到“冲击”。由于肝脏主血,是怒则伤肝,血库震荡,则血脉乱,肺主气,在它们受“伤害”时,会造成血液流通不畅,呼吸系统暂时“衰竭”,就会出现手脚发麻,无力,面部无控制的抽搐,头晕,胸闷喘不过来气、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骤停,甚至无法挽回生命。

 这是身体内脏的机理问题,并非是神经上有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哭、大悲,若哭过之后,要多喝一些水,也可以睡一会觉缓解。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
      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
           无理去原谅你被叛
           算了吧反正有你更孤独
           你不会知道遗忘有多难
            给你的心不要你还痛不要你偿
            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
            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
            七情六欲打翻
             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走了吗走到那都一样
             你不肯搬出我心上
             断了吗断了见面想不断
             为何我总是为难我的慌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在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
       现在适逢金融危机,企业效益不好,大家收入不高,年轻人就业压力很大,极易产生浮躁情绪,十二分要不得!
       笔者依据中医理论,撰写一首《劝君歌》,希望大家能平安幸福,认真对待苦难,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劝君歌》————

七情六欲人人有,太过强烈遭罪受。

大喜伤心思伤脾,悲怒伤肝忧伤肺;

惊恐伤肾最害人,喜悲之后多喝水。

劝君遇事别着急,定神静气再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