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论毒及其证治”,列举了古代中医文献大量有关“毒”的论述,对“毒”的概念含义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相当部分“毒”的概念与癌症相关。从此,我走上了中医药防治癌症的研究道路。
传统中医对肿瘤认识由来已久。《内径-五脏生成》有“肺痹”、“肝痹”的记载,此即肺癌及胸腹腔多种癌症的最早名称;历代医家叙述的病证,如:乳岩相当于今天的乳腺癌;翻花疮相当于皮肤癌;噎膈则是食道癌;舌菌即舌癌等。
据统计,提及名称的包块、肿物将近30种。可见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已久。
中医认为癌症的形成,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外因有“风毒”、“热毒”、“火毒”、“湿毒”、“寒毒”等;饮食因素有摄入的“五味”之偏或摄入了腐败食品如“秽饭”、“馁肉”、“漏脯”、“郁肉”等所形成的“毒”;内因有情志郁结,郁久化火成毒。这些因素都会使机体发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滞、毒蕴、血热、津亏、正虚等机制。最后导致癌症。
这里举一些我亲身经历的病案。
李建华,女,40岁,20岁参加工作,在铁路部门一个办公室工作,坐在其对面桌的一名男同事,工作时间吸烟一支接一支,李建华吸二手烟20年,肺癌转移肝、脑、骨,而办公桌对面主动吸烟的同事并未患癌症。古人所称的“虚邪贼风”
即是混杂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我们要规避各种各样的贼邪,就要不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不吸烟,尤其不吸二手烟。
宋东平,男,40岁,肺癌,原准备找我治疗,后听朋友建议到大医院做放疗,发生肺纤维化,肺脏失去了呼吸功能,缺氧使人大汗淋漓,无奈医院只好给于高压吸氧暂时维持生命,患者痛苦万状,悔恨至极,最后含恨而亡。可见人为的毒害不能忽略。放化疗应少用或不用,过度放化疗,使许多人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放化疗的毒性。
白登玉,男,60岁,胃癌早期,经我治愈五年后,其堂弟白守礼又发现胃癌晚期;史传礼,食道癌中期,经我用药疗效明显,史传礼延迟五年后去世,白家二兄弟至今建在。此三人有一共同特点就是爱吃酸菜。又例:张道坤,男,62岁,食道癌,由吃烫食喝烫水数十年引发,现正服药。还有:尚友清,男,65岁,退休后炸油条、吃油条10年引发胰头癌,转移肝门淋巴结。医院告知还能活两个月,经余诊治延长生命一年。这些活生生的案例说明,饮食不当是引发癌症的重要途径。很多古代医学著作,更是专门谈及不应吃污染、腐败、发霉的食品。
癌症的诊治在中医中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治方向。中医从宏观整体把握病症变化,治疗采用辨证施治,讲求调整阴阳气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祛邪方法有“清热解毒”、“化湿解毒”、“扶正排毒”、“温阳解毒”等。
中医建议癌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从饮食、睡眠、运动三方面进行身体的休养。癌症多有正虚即气血亏虚,需要多吃可以补益的食物,如木耳、香菇、红薯、芦笋、杂粮等。睡眠方面晚上十一点至一点是滋阴补肾的时辰,最好在十点左右就寝,好好把握补养元气之时。不能经常熬夜,开夜车。坚持每天锻炼,增强体质也是预防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必要手段。中医讲运动就是为了生养人体正气,扶正抗邪,防病于未然。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独特疗效与优势,使中医药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并列为当前防治癌症的五大手段之一,这表示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肯定,中医治癌被视为辅助疗法的配角地位彻底改变。
目前约三分之二的癌症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发展到了中晚期,病人体质已虚,无力承受手术的创伤和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即或勉强应用这些疗法,也因毒副作用不得不中断治疗。
我国的癌症病人中,大部分患者都不同程度的接受了中医药治疗。这是因为中医药抗癌的原则是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照顾全身,副作用很小,这正是中医药抗肿瘤的独特优势。现代疗法无效或者说疗效不明显的一些难治的癌肿,如肝癌、胰腺癌、肉瘤等,中医药常常显示出不凡疗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