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以上糖尿病患者 定期查查尿放免
(2011-02-16 20:41: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肾病 |
信息来源:www.khbct.com |
尿放免比尿常规精确上千倍
尿常规检查是糖尿病患者的必查项目,用来评价糖尿病是否导致了肾功能损害。许多人认为,只要尿常规结果正常,肾脏就是健康的。这种认识正在逐步改变,因为更为敏感的检测方法问世了,这种检测方法就是放射免疫法,即“尿放免检查”。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是以毫克计算的,而尿放免是以微克计算的,所以说尿放免要比尿常规精确上千倍。五年以上的糖尿患者应该做尿放免检查,等到普通尿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后,病情就较为严重了,治疗起来也更为棘手。
糖尿病肾病是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如果控制得不好,10~20年后约有50%的病人合并糖尿病肾病。它起病隐匿,从发展过程看分为5期。一期只有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仔细检查,B超下可见两肾稍增大,即使做肾穿刺检查,也看不到异常表现,这一期往往被临床漏诊。二期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一天从尿中排出白蛋白30~300毫克,这么少量的蛋白,做尿常规检查不出来,只有做放射免疫检查才能发现,此时肾脏增大,肾穿刺能发现异常,可以在临床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了,经过正规治疗,此期还有逆转的希望。三期常规化验即能查出蛋白尿,此时疾病只有发展,不能恢复了,治疗得好,发展慢一些,可带病延年,控制不好,就进展增快。第四期尿蛋白更多,全身水肿,就到了肾病综合征期,这个时期病程进度加快,大约3~5年就会进入五期,即肾功能不全期,又称尿毒症期。
及早树立“保肾”意识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伤害,患者应该“惜肾如金”。
减少对肾脏损害 对于仅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肾病仍处于早期,通过严格控制糖尿病,减少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方法,肾脏损害可部分得到逆转。所以,糖尿病病友必须要及早树立“保肾”意识,否则糖尿病肾病进展到了持续蛋白尿期就为时已晚。
控制血压 糖尿病肾病大多数患有高血压,降压治疗,既可以延缓肾病发展,又可以减少蛋白尿,是很重要的治疗措施。
严格控制血糖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糖水平是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即空腹血糖4.0~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6.0~7.8mmol/L,任何随机时间血糖在8.0mmol/L,同时又不发生低血糖,就可以认为血糖控制良好了。由于个体的差异,血糖控制目标也因人而异,病人要随时向医生进行咨询,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适当范围。另外一定要定期(3—4个月)到医院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如能保持在6.5%--7.0%,可以说血糖的控制处于理想状态了。
慎防泌尿道感染 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会明显影响白血球对细菌的免疫能力,而使人体抵抗力变差,一旦造成感染发炎,若不及时治疗,除了易引发败血症外,更易使得肾功能的损害雪上加霜,特别是女性患者,由于生理构造关系,泌尿道感染的机会远大于男性。
定期抽血验尿 半年查一次血中的肌酐及尿中蛋白质,评估肾脏病变进展,及时地予以药物治疗,在饮食上限盐、限蛋白质的摄取,能有效地延长肾脏寿命。
正确使用类固醇 某些特定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症,肾脏科医师会建议行肾活检术,诊断明确后会使用类固醇来治疗。如果其他因素滥用类固醇,会影响血压、血糖的控制。
不轻易相信偏方 糖尿病人、特别是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不要轻易相信偏方,因为大部分药物都会对身体或多或少产生影响,造成性命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