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全国“三书”大奖赛的一组稿件

(2014-05-28 18:30:59)
分类: 学生作品

本校学生参加全国“读好书、评好书、奖好书”大奖赛的一组读后感                       

 

                           全家团圆最重要

                                     ——读《悬空吊篮》有感

           张紫涵 (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四年级)

《悬空吊篮》这篇文章是选自宗介华先生编著的《会飞的伙伴》。

故事讲述的是几只黄鹂在家“安居乐业”,一天傍晚,狂风骤起,一只小家伙被风“摇”了下来 。在照顾小家伙的过程中,一段充满爱的“人鸟之情”就开始了。

    后来,尽管万般不舍,但一想到小鸟家庭的完整,“我”还是把小家伙送回去了。读完文章后,我深受感动,人与鸟之间都能培养出如此深厚的情感,可我们对父母的辛劳却往往视而不见,真是让我自愧不如。

“我”送鸟归巢的举动更让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有了亲情,我们可以过上安宁的日子,也可以攻破一切难关。

就像有一次,我去堂妹家过夜,看着窗外那“手舞足蹈”的树影,我的心里顿时一阵害怕。可是,我一想到妈妈那温柔的眼睛。一下子有了勇气。不一会儿,我便安然入睡了。

所以,我觉得亲情是最可宝贵的。看了《悬空吊篮》以后,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与鸟儿一起飞翔

      ——读《鸟腿上的秘密》有感

    吴余杰(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五年级)

这几天,我喜欢上了宗介华先生写的《四季读不停》,一有时间,我就会捧起它,看上好一会儿。而其中《带刺的朋友》中的《鸟腿上的秘密》令我爱不释手。

《鸟腿上的秘密》讲述的是“我”和朋友富贵一起去捉鸟,但富贵却准备将捉到的鸟一只也不送给“我”,“我”觉得富贵非常的小气。连有人出高价买他的鸟,他也不卖。但后来“我”明白了鸟腿上的秘密,并明白了富贵捉鸟的原因,就不再想要鸟儿了。

当他们在捕到的鸟儿中发现了一只从苏联飞来时,他们显得无比激动。这只鸟儿的腿上套着一个白圈儿,白圈儿上写着一行字母——“CCCP”,这是苏联的缩写。作者他们准备在这些鸟儿腿上再套上塑料圈,写上他们村,今天的日子,还有自己的名字,再把它们放飞了。让大家都知道鸟儿飞过的伟大成绩。

一只只鸟儿在空中扑闪着翅膀,划过朝霞和夕阳,不知哪只鸟儿的脚上,也套上了白圈儿。秋天,它们就要纷纷展开翅膀,飞向南方;春天,它们又要张开双翅,飞回故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年就是一个来回,周游了一遍地球。一般的鸟儿大约能活25年,至少也要周游地球20回。如果地球人都像富贵那样爱护鸟儿,那地球上的鸟岂不是满脚都是白圈儿了,或许尾巴和脖子上也有白圈儿了。

这个故事又让我想起了一件事。记得我上幼儿园时曾养过一只虎皮鹦鹉,它叫“甜甜圈”。“甜甜圈”虽然只在我家待了三天,但是它却给了我三年的乐趣。我每天早上都会帮它梳理羽毛(好像是他自己梳的)、喂鸟粮(又好像是它自己吃的),反正我和它相处得很好,老妈还尊称我——“甜甜圈它妈”。可是“甜甜圈”拉的便便太臭了,整个阳台到处都是臭烘烘的,老妈一气之下,没打招呼,就偷偷地把“甜甜圈”放生了。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念它。

《鸟腿上的秘密》告诉了我:要爱护鸟儿,更要让它们自由翱翔蓝天。

   牧羊狼》读后感

        余家贝(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三年级)       

 读了宗介华先生的《牧羊狼》,我感到既新奇又有趣,而且还给人以启发。

大多数读者会想,哪里有牧羊的狼呢?每一只狼都是会吃羊的呀。于是我带着好奇走进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有很多描写农村风景的优美词句,引人入胜,令人遐想,我也非常想去农村,看看那里的旖旎风光,见识别有风味的奇风异俗。

  《牧羊狼》一文作者写了他的朋友驯养了一只牧羊的狼,叫“老虎”。它果然和真正的老虎一样勇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努力去做,没有什么不可能!这个故事让我大开眼界。现在我们在城里很少看到这些有趣的动物,更不可能发生这样奇特的事了。现在的孩子有空时只会在家里打电脑、看电视,而乡下的孩子有空就会到森林等地方去活动、探索,学到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差别真大!真羡慕农村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啊!如牧羊狼这样的故事多离奇啊!

  《牧羊狼》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不管是谁,只要肯努力,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的。。

      春天里的童年

                    -——读《“芦花”咕咕叫》有感

     谢章怀(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五年级)

  五年级下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书名叫《四季读不停》,写的是作者宗介华先生的童年生活;其中有一篇叫《“芦花”咕咕叫》的短文,我感到非常有趣。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作者童年时,他家的芦花母鸡炸窝了。作者的妈妈让作者抱着芦花母鸡到上河里淹一淹,并告诉他芦花鸡炸窝了就能孵小鸡了,但需要二十一天小鸡才出壳;作者等了二十一天后,小鸡终于出世了,作者对着芦花母鸡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能干!”

  读到这里,我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天真烂漫。并且还可以从那句“短短的二十一天,真像过了二十一年”就可以看出作者盼小鸡出世的焦急和担心;孵小鸡时芦花母鸡非常辛苦和坚强,她是称职的妈妈。

作者和妈妈都这芦花母鸡,作者不仅能够吃到她下的蛋,妈妈也可以用鸡蛋来换钱,鸡也是农村人的“摇钱树”、“聚宝盆”。

其实,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呢。有一次,奶奶养了十几只鸡。有一天我抓了一把米放在手中,等小鸡过来吃米,可我等了好久也没有鸡过来。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对我说:章怀,你给鸡发信号,叫几声“咕咕”看!我叫了几声“咕咕”后,它们真的很听话,都争先恐后过来吃食物了。

读了《“芦花”咕咕叫》以后,我从芦花母鸡的母爱想到了人类的母爱,都一样无私和感人,母爱在我们的童年里就像照耀在花朵上的阳光,让我们在花团锦簇的春天里茁壮的成长!

 

            . 奇妙的田螺

    ——《奇妙的田螺》读后感

    金欣雅(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六年级)

 

夏天来了,,繁花似锦,,孩子们在游泳,鱼儿们在唱歌,连田螺也在扭阿扭的……                                                               ——题记

       宗介华先生写了夏天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在孩子眼里的夏天多姿多彩,而本文的重点则是写了对田螺的仔细观察。这篇文章勾起我许多儿时的回忆,说实话,我也爱夏天!

       你试过在冰凉的河水中摸田螺吗?夏天,当第一声知了欢快叫起来时,我们这群小孩子便迎来了一年四季中最丰富最野性的好时光。初夏,水田里的水稻谷粒颗颗饱满,怀抱着丰收的喜庆弯着腰。那时因为水稻还没有全熟透,农民伯伯还不能收割。田里还有水浸着,浅浅的。那时假日没有补习班,我们便成群结队地向那里挺进。
  水田边上,此时到处可见红通通块状的东西紧紧攀附在离水面不高处。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一般看了它们就知道在水下一定有很多肥美的田螺。我们从初春盼望几个月的好东西终于出现在眼前,小伙伴们都欢呼开来,响起喜悦的笑声,在无边的水田上,风浪般撒播开来。
  这个季节的田螺是最肥美的时候,每个有婴儿拳头大。我们红了眼,毫不客气就拉高裤管,下到水田里。有胆小的女孩害怕田里有水蛇或其他小动物,都只敢蹲在田边,围着边上捞。我在这些女孩中算是比较野的,和那些男孩一起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下水,提着塑料袋,伸手在水里捞着。那时水田里的水清极了,如果我们没有快速在其中跑来跑去,将清水搅得浑浊不堪的话,事实上只要仔细看,就能知道田螺的踪影。我说吧,那感觉就一个字:爽!

      围绕在河边小径的夏,悠长而寂寥,走在石板上的清凉给炎热的夏增添了一丝凉意。河边的杨柳甜甜地笑着,深绿的柳条静静地垂在粼粼的水面上。在这里,田螺懒懒地扭阿扭的,小鱼儿时不时浮上水面和田螺一起扭,它们在水面激起一个个小圈,慢慢地扩散……

      这就是夏,在这里田螺在吱嘎吱嘎地扭,蝉唱起了夏的歌谣!那炽热、活泼、令人欣喜若狂…… 

看了宗介华先生的文章,我觉得仔细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其实我也有生活素材,如果也能像宗介华先生那样观察得更深入一些,会有好多内容可以变成《奇妙的田螺》那样的好文章的。                       

 

 

 读《烙月饼》有感

             陈紫萍(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三年级)

 

  我看完了宗介华先生写的《四季读不停》,其中让我感触极深的一篇文章是《烙月饼》。里面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字字句句都充满挚情挚爱,深入人心。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中秋节,妈妈亲手做了一个大大的团圆月饼,为中秋做准备。中秋节晚上,小主人公和他的弟弟妹妹都分到了一份月饼和水果,他们想留着慢慢享用。一个月后,月饼已经干裂,甚至长了白毛,可他们还是舍不得吃。(别人的月饼是甜在嘴里的,而他们的月饼却是甜在心里的。)是呀,店里的月饼价格再贵,也贵不过妈妈做的月饼。因为,妈妈做的月饼里包含着一份浓浓的亲情。还有什么比亲情更可贵呢?

看完了《烙月饼》,以前的一幕幕陈年旧事犹如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播放着:当我吃不下饭时,妈妈那焦急的目光;当我累得走不动时,爸爸那宽大的肩膀......无论有多累,他们依然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可我呢,却忠言逆耳,有时将他们的谆谆教诲当耳边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们无私而伟大的爱......我越想越后悔,越想越羞愧,眼里渐渐溢满了泪水。一霎那,我突然想冲过去,用最温柔的嗓音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用充满芬芳的爱将我带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上;感谢他们给我一个充满幻想的黄金童年,还让我的童年开满朵朵五彩缤纷的幸福之花;感谢他们让我得到与懂得人世间最平凡而最珍贵的东西——亲情!

亲情看似简单,却又珍贵无价。让我们好好地去珍惜吧!

读《村娃气象站》有感

胡芷妍(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六年级)

最近,我被宗介华先生的《奇妙的田螺》一书吸引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村娃气象站》。

  《村娃气象站》讲述了“我”和好朋友山娃根据农谚和他们造的仪器,在村里建了一个小小的村娃气象站,获得村里人的好评和信任。我先给大家说几句书中写到的农谚吧!“青蛙呱呱叫,大雨哗啦啦”“炸雷冰雹少,闷雷冰雹多。恶云卷蛋蛋,雹砸一条线。”“瓦片云,晒死人”等等,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他们为验证这些农谚所做的实验,还真的挺准的。他们还会自己制造仪器:自制量雨器、自制毛发湿度表和风向标等。这三个仪器一个是观察降雨量的,一个是观察湿度的,还有一个是看风向的,都是他们的好帮手。如果你们想自己动手做,那就看看《村娃气象站》吧,从中你将收获很多哦!

本书的结尾还引用了名言“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磨时间,或者为了获得荣誉和受人尊重,不是为了获得夸夸其谈、能言善辩的才能,也不是为了使我们获得金钱和面包。是啊!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敢于提出疑问,你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努力,终于在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而这让她付出的代价却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和自己美丽的容颜,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还被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为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至理名言。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把“?”变成“!”,从而发现科学真谛。《村娃气象站》一书中的山娃就是因为抱有一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直钻研气象,才最终成为了一名气象专家。

    《村娃气象站》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快乐的小牛医》读后感  

                                                张萌(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三年级)

    最近,著名作家宗介华先生写的《会飞的伙伴》像磁铁般吸引了我。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快乐的小牛医》,它让我百读不厌。 
       宗介华先生妙笔生花。写了在一个暖融融的星期天。吃完饭去村北坡上打猪草,忽然见到一位老人急匆匆地向这边走来。经过交谈,终于知道这位老人是来找的好朋友二冬子的。原来二冬子治好了老人家的一头牛,虽然二冬子心灵手巧爱看书,听说他能治病,还真有点不信呢!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二冬子能治牛,是从一本外国书上看到的。书上说牛长疮疤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兽医给牛吃了铜钉,牛的病全好了!二冬子的本领就是从书上学习来的。他根据外国兽医的经验治好了老人家的病牛,老人要感谢他呢。二冬子的故事给了我启发:多读书没有错!
       正如宗介华先生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阅读是写作的哥哥》。《快乐的小牛医》使我更加明白了应该多读书的道理,只有多读书才能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大献身手,派上大用场,才能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读《胖巫婆》有感

肖楠(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初一)

写完作业,顺手从书架上抽出宗介华先生的新作细细品味起来。书中,《胖巫婆》这篇文章,使我感触良多。

《胖巫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石奶奶家的小宝儿病了,为了给小宝儿治病,曹奶奶领来一个“捉妖”的胖巫婆去石奶奶家“捉妖”除病。最后以胖巫婆骗人骗财的把戏被“我”和小福子识破了,胖巫婆瘫倒在地的结局收尾。这篇文章一波三折,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无不吸引着人们的阅读欲,使人有一看到底的念头。“我”用科学知识揭穿胖巫婆骗人的把戏部分既是高潮又是结尾,出乎读者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这篇文章让读者了解了巫婆骗人的内幕,同样是一场真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啊。

看完这篇文章,我陷入了思考。现在的社会,骗人的把戏常常出现,而受骗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些被骗的人经常是在事后才发现上当了,或是在别人的提醒下发现受骗。这些人总是在知道真相后去指责行骗的人,却从不反省自己为何会被骗,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太过于盲目,过于信任别人吗?如果他们多留一个心眼,不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吗?所以,那些被骗的人首先该指责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啊!当然,那些以骗人的把戏生活的人也不能为骗得些钱财而沾沾自喜,毕竟谎言总是会被真理揭穿的,在骗人的同时也想要想想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胖巫婆》一文,使我受益匪浅。   

 

《奇妙的田螺》读后感

     季优妮(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五年级)

最近,宗介华先生的四季读不停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而《奇妙的田螺》一文给我的感受最深刻。我便发自内心地写了如下的读后感。

宗介华先生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螺的习性,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从外形、生活习性、下崽情况这三部分介绍了田螺的奇妙之处。虽然文中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看似一篇朴实无华的文章,但是从每段、每句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田螺的喜爱,从而引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使我深感喜爱。

品味完这篇文章,我闭上眼睛,回忆起童年时代养小动物的经历。

记得那是大暴雨过后的那一天,我在家附近的水洼处发现了一只小乌龟。那只乌龟独自一个待在水里,他将身体缩在了龟壳里,显得十分胆怯。这时,我不由地产生了一丝怜悯之心,将他带回了家,养在鱼缸里。

每天,我都会观察小乌龟进食的样子。它总是将食物含在嘴里慢慢地咀嚼,不慌不忙,显得十分有绅士风度。运动时间到了,我便将小乌龟放在自制的“小池塘”里,让它在里边游泳。

我将小乌龟视为好友,度过了许多欢快的时光。直到放生节那天,才与它告别。

读完宗介华先生的《奇妙的田螺》这篇文章,勾起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也让我有所感悟:只要我们能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也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雪地追踪》读后感         

              林曼露(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三年级)

       五一节前几天,我读了《雪地追踪》这篇文章。是宗介华先生写的。

      宗介华先生小时候听爷爷说大雪地里能逮兔子,“我”急于想试一试,但无论是多冷的天,爷爷总是说等等吧,还不到时候。

     直到第三天,太阳照在雪地上,折射出万道霞光,晃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我”一看,完了,没戏了。这样的天气哪还能逮兔子呀?我边读边想:兔子在雪地里,现在雪都快要融化了,哪里还能逮兔子?

     所以当爷爷准备出发时,“我”埋怨地说:去逮死兔子吗?没想到还逮个正着!这时“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种天气还能逮兔子呢?

    经过爷爷的解说,“我”终于知道了:大雪把大地封了好几天,兔子饿得受不了了,就出来找食吃。“我”的爷爷真是见多识广哪!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凡事都要先抓住规律,想好了再做,不能大意。就像考试一样,认真思考,掌握要领,抓住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会飞的伙伴》读后感  

      陈智博(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四年级)

    《会飞的伙伴》讲述了作者宗介华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和小动物之间的趣事。

    读了这本书,让我一个在城里生长的孩子大开眼界,认识了许多小动物的体型特征和生活习性。比如黎鸡鸟捕食时,会像一支离弦的箭,刹那间就超过了惊叫的蝉。它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一回头,就把蝉叼住了。它的技术之高,速度之快,实在令人震惊。

    最有趣的是《借妈妈亲亲狗保姆》,这篇文章中因为猪妈妈产的奶不够小猪吃。春生居然想到让自己家的狗妈妈来喂小猪。狗当保姆哺育小猪,听起来有些奇特,似乎是不可能的。可这件趣事确实存在过。听老师说,在我们瑞安的农村也有“猪生狗养”的趣事。母猪下崽太多,奶水不足,养不过来;如果狗妈妈刚好也下了崽,那么它会心甘情愿献爱心,乐意当猪宝宝的保姆。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春生掌握了科学知识,了解了狗的习性,所以能解决难题,创造奇迹。科学就是力量,这是至理名言。

    还有保生把狼训练成牧羊狼,替老羊倌看羊等有趣的故事也让我非常喜欢,难以忘记。

    著名儿童文学家宗介华先生用它那支深邃的笔为我们献出的一福福画卷,多姿多彩,真切感人。让我受益匪浅。

                           

                《谷地里的歌声》读后感

                          林曼雨(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三年级)

读了宗介华先生的《四季读不停》后,我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谷地里的歌声》。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一个秋天,庄稼熟了,坡上一片金灿灿。隐藏在地里的蝈蝈争相鸣叫,到处响起“蝈蝈、蝈蝈”的歌声。松娃带“我”去逮蝈蝈。循着蝈蝈的叫声,我们在谷子地垅里直奔,蝈蝈的叫声也渐渐近了,“我”高兴得心里直痒痒,恨不得一把抓住它带回家去。蝈蝈突然不叫了,等了半天还是不叫,松娃也一动不动。“我终于耐不住了,“噌”地直起身,跨到松娃前面,去找哑了的蝈蝈。就因为的冲动,才让蝈蝈逃跑了。后来经过松娃劝告后,终于答应让松娃来捕蝈蝈。周围的蝈蝈很多。细听,声音并不一样,有粗有细,有低有高。突然,松娃停住了脚步,侧耳听了一会,惊喜地说:“金嗓子,这种蝈蝈好。快走!”好不容易才摸到“金嗓子”跟前,可它又不叫了。松娃其实已经发现了它,却按兵不动。“蝈蝈、蝈蝈……”终于,它又叫了。松娃蹑手蹑脚地走到它背后,他跪在地上,突然伸手一捂,蝈蝈终于被他逮着了。

从这件简单有趣的小事中,我明白了:冲动是魔鬼,冲动没有好果子吃!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细心理性地思考。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也需要“按兵不动”,细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

     《刺猬明星》读后感

      陈晨(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四年级)

我看过许多书,喜欢过许多好文章,宗介华先生的《奇妙的田螺》一书中,《刺猬明星》就是我喜欢的好文章之一。

我最喜欢其中的小刺猬了!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吧!在荷塘边逮到一只可爱的小刺猬,灵机一动决定要耍刺猬……我的表演被躲在草丛里的大山子听见了,他也忍不住跑出来了,大家立刻由晴转阴,只好收摊了……可是好景不长,小刺猬却失踪了,好端端的咋会失踪了呢?就在那天晚上,我们听说了小刺猬被大山子抓走了。        几天后大家决定去大山子家,几个人围着大山子议论起来,几分钟后“我”就上去阻止,并提议用比赛的形式分输赢。最后我赢了!可是大山子哥俩却把小刺猬给了,我们后悔莫及,可到头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二山子自导自演的,原来是他们哥俩在耍赖呢!虚惊一场。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出了一篇篇充满乡土气息的童年趣事。令人敬佩,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珍惜童年,积累素材,长大后也能像宗介华先生那样,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

 

     《造电话》读后感

林翔仪(浙江省瑞安市双羽培训学校三年级)

最近,我被宗介华先生创作的《四季读不停》深深吸引住了。我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造电话》。

四十多年前,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电话当然是一种奢侈品。于是,“我”和好朋友突发奇想——造电话。

一天,正下着漫天大雪,不知谁给高老师打电话。“我”听着,好奇地问:“高老师,那是从啥地方打来的?”高老师乐呵呵地说:“是县教育局打来的。是从几十里地以外打来的。”

“我”听了觉得很有趣,就去叫上好朋友德贵一起试着造电话。经过三番两次的折腾才做好了一架自创电话机。第一次试验开始了,“我”和德贵拿着“话筒”向相反方向走去,很快线被拉直了。于是,开始通话。按照约定,每人只许说三句话。德贵喊完了,该轮到“我”了,“我”还没把话说完,二狗头就喊不行了。“我”想想也是,这么大声喊,不用电话线也听得见,还要电话机干什么?

第一次试验失败了。“我”和德贵合计,问题恐怕出在纸上。要做话筒,应当有硬纸板。后来,还是德贵找来了更纸板,做成话筒,才开始了第二次试验。“我”说完了,轮到德贵时,话筒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我们”以为成功了,可结果还是失败了……再经过反复试验,算是成功了,说是成功,其实是两人偷偷约定暗号的。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地写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秉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其实,好奇心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好奇心,社会就会停滞不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原于在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有探索和尝试的冲动。所以说,孩子们勇于实践的精神非常可贵,不管成功与否,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值得赞美和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