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中午,我有幸再次来到林州市采桑镇,亲眼目睹了正在建设中的鲁班塑像、鲁班塔。(下面图片拍摄于2017年4月27日中午,像素为1915×2392)
鲁班像像体15.3米,包含底座共约17米,为我国最大的单体鲁班像。
为了进一步提高知名度,采桑镇对南采桑村中的一条主要街道进行了改造,并命名该街道为“鲁班街”,建设内容包括鲁班像、鲁班广场、鲁班街改造三大板块。鲁班街由中房林州公司建设。鲁班像、鲁班广场和街道两头的牌坊,由采桑的工队长捐建建设。2014年11月30日,鲁班街、鲁班像、鲁班广场和街道两头的牌坊建成,现在配套工程鲁班塔正在建设中。
这是鲁班街北门。
采桑镇是中国建筑之乡,建筑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该镇有“三多”:工头多、工队多、匠人多,全镇共有建筑公司370个,700余名工队长,200余名建筑经理,万人中有1.8万人常年征战在外,“建筑之乡”在中华大地上声名远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军事博物馆等作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南采桑人都参与了修建工作,这却是有据可查的事实。据村中的老支书介绍,当时参与修建首都十大建筑的南采桑人共有55人,南采桑能工巧匠多。修建人民大会堂时,该村的侯永山是木工小组的副组长,组长是李瑞环。
从明清时期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南采桑人在外搞建筑的步伐从来没有中断过。文化大革命时期割资本主义尾巴,谁都不敢出去。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北京的一些建筑还需要一些能工巧匠,中央还是想到了采桑人民,还写信给省里,给了南采桑村工匠20个进京指标。
作为“建筑之乡”的采桑人民,对中国建筑工匠的“祖师”鲁班情有独钟,为表达对鲁班的尊敬,将改造后的老街命名为鲁班街。
鲁班街西侧与鲁班塔
鲁班街东侧与鲁班塔
鲁班街、采桑街与鲁班塔。
这是鲁班街南门与鲁班街
目前鲁班街已是商户云集
这是鲁班街两旁的树被绿草环绕,现在林州市区也正在对全市主干道路街两旁树坑进行类似改造。
这是鲁班街牌坊近照
这是鲁班塔近照
鲁班街乱画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