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的秘密系列之:投资博弈的核心(2007-11-15)

(2007-11-15 14:36:09)
标签:

证券/理财

投资博弈

分类: 股票市场-2007年A股的秘密系列
声明:本博客内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品种的研究还是对市场的判断等,为个人投资随笔;以记录投资过程中的所感所悟,为日后个人的总结与检讨。

续昨天关于“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关于投资,我想说“功夫”在诗外。人们常说投资经验,其实投资经验只是诗外功夫的一部分。所谓的经验,是在作决定之前这种知识还未出现。当然,人并不是完全没有知识的,人们有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等,在这里姑且不论其作用如何)可供其驱使,人们还有经历了世代累积的实际经验可用。但要单凭这种知识做成决定,是不足够的。如果真的可以依据科学上有效的知识行事的话,则不同的投资者就不会在同一时间买进和卖出同一个股票了。科学家们能够预测天体的运动,但市场参与者无法像科学家一样预测他们决定的后果,因为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提到逻辑规则,而逻辑规则就是1+1=2。也就是说,科学家的表述或行为和事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是单向的,用使事件事实作为衡量其表述或行为的是非对错及其有效性的标准。假如表述或行为和事件事实相符,那就是真的对的;否则就是假的错的。但是投资市场不是这么一回事。

投资参与者的表述或行为与事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是双向的。我们把市场参与者参与市场,即需求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所认识的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能形成和事件事实相符的这种情况定义为“参与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我们把市场参与者期望自己的表述或行为对事件事实所能产生或发挥的作用,定义为“参与者的发挥功能”。

那么根据逻辑规则的定义,其投资市场“事件事实的结果3”应该等于“参与者的认知功能1”+“参与者的发挥功能2”,即3=1+2。

但为什么我们的投资事件事实结果总是和市场参与者的表述或行为存在不相符或有出入呢?

假如上述两种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则他们可能相互干扰。透过发挥功能,人们可以影响本来充当认知功能变项的情况。也就是说,市场在参与者后的影响结果下,作用于参与者原先的表述或行为。这种结果的影响作用都与原先的认知存在偏差,于是参与者预期和事件事实结果大相径庭。

也就是说,投资市场并不是简单的1+2=3的逻辑规则。

其中,“认知功能1”的组成涉及到:认知程度的深浅、认知是否正确等,因为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掌握终极真理。所以,认知功能1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

另外,“发挥功能2”的组成涉及到:就参与者本身而言是想通过自己的表述或行为来影响事件发展的轨迹。但是由于第一,市场参与者本身不是事件事实的诱导者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游戏不受参与者的掌控;第二,参与者本身存在心理层面的预期,而预期本身又是一个不确定性。

所以,基于上述这种认知功能1和发挥功能2内在的不确定性,参与者很难正确得到事件事实结果3。

更重要的是,事件事实结果3的产生,其每一次轨迹的形成本身会作用并影响每一次轨迹所形成时的认知功能1和发挥功能2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为x。于是,1+2+x还能等于3吗?

∵  f(x)=y--认知函数

    Φ(y)=x--发挥函数

∴  y=f(Φ(y))

    x=Φ(f(x))

而一般的科学研究中,f和Φ为定式或按照一定逻辑规律收敛的变式,在金融市场中,由于加入了参与者认知与预期的发散性因素,故函数曲线很难用1+2=3的逻辑规则来表述。

一段婚姻牵涉的是两个有思想的人。但他们所思考的并不是独立于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以外的,也不是和他们的思维及感觉分开的。夫妇两人中的一人的思维和感觉影响另一半的行为,反过来也是如此。在婚姻生活中不断演变地过程中,感觉和行为可能变得完全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更何况市场的变化。

究其原因是,不确定性来自不准确的预期以及人们不断转变而且往往是有所偏差的预期所产生的意外后果两者间的反馈。而这种反馈,我给他们的定义为“橡皮筋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