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潜在资产出售方发觉中海石油正在疯狂寻找收购对象,它们可能会继续在谈判桌上采取强硬立场。
虽然中海石油股价2006年累计上涨45%,但仍落后于国内竞争对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国石化),这两家公司股价去年分别上涨了78%和84%。
分析师表示,考虑到去年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在中国南海发现了重大天然气储量,彰显出了中国深水海域的长期开发潜力,因此中海石油股价上涨相对缓慢的部分原因可能便是投资者担心该公司会不惜代价进行收购。
花旗集团(Citigroup)石油与天然气专家Graham Cunningham曾在1月22日发给客户的报告中指出,以过高价格进行并购是他对中海石油设定的目标股价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自去年7月份触及高点以来,全球原油价格累计跌幅已超过25%,而能源公司的收购价却依然以油价高峰水平时的价格作为衡量标准,这样显然很难获得股东们的认同。
2006年6月份,Anadarko Petroleum Corp.(APC)公布,将一同收购科麦奇公司(Kerr-McGee Corp.)和Western Gas Resources Inc.两家公司,交易金额总计211亿美元现金,此外还将承担22亿美元的债务。
但分析师认为,Anadarko对科麦奇和Western Gas分别高达40%和49%的收购溢价太过昂贵。
而中海石油的问题并不在缺乏资金上面,而是要争取拟收购目标资产所在国政府的允许。
据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亚洲石油与天然气研究负责人David Hurd表示,中海石油现金持有量至少为45亿美元,而且该公司负债比率也不太高。
但如果中海石油真要收购某家职能健全的公司,可供选择的市场可能只有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能源市场较为开放,政府可能不会阻止中国企业的进入。
在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收购案中失利之后,傅成玉表示,只有在赢得美国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中海石油才会考虑再次收购一家美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