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析范仲淹《渔家傲》

(2014-01-05 15:04:55)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山仰止——诗文欣赏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生于宋太宗赵匡胤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即公元989公历101,卒于宋仁宗赵祯皇祐四年,即公元1052年,字希文。北宋名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即今陕西省彬县,其生于河北真定府,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后迁至苏州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长山镇范公村。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谪。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享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二、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它是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其为双调,凡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言句,一个三言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的倒文。,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4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5: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6长烟:荒漠上的烟。

7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8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三、词牌格律: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平;◎可仄可平;●仄;▼仄韵。

四、赏析:

宋仁宗赵祯天宝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三十四岁的李元昊筑坛受册,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定都于兴庆府,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国号大夏,汉史籍称之西夏。西夏既建国,连年侵宋。宋以积贫积弱,防空边虚,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宋仁宗赵祯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三年正月,元昊遣牙校贺真等率部诈降于宋金明寨督监李世彬,令其将逢世彬不战而退,宣言世彬为“铁壁相公”,曰“我等闻铁壁相公名,莫不坠胆”,以是骄之。世彬果坠其计,骄而轻夏师,懈于备。而元昊袭之,围金明寨,故诈降之贺真为内应,一夜即破其寨,虏世彬。元昊又攻延州,即今陕西省延安市,宋守将范雍大惊,即牒令庆州,即今甘肃省庆阳市之守将刘平、石元孙驰援。刘、石率部驰至三川口,军马已大疲焉,夏师听元昊之命,伏焉,出自四山而合击之。宋丧师万余人,刘、石为俘。是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延州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盖作于斯时。

范文正公之前,鲜以边塞入词者。然此词一扫北宋柔靡之词风,气魄阔大,以肇北宋词风变端之志,足见范文正公实乃苏轼、辛弃疾豪放之先驱也。其词本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之穷塞外之词。然唯此一阕传至于今。

该词可与《苏幕遮》仿,然其题材与风格则别于《苏幕遮》。其上片重在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而情中有景。

其上片,写边地荒凉之象。

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感受。其以“”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笔。

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托物寄兴。其以大雁南归,而毫无留恋之意,反衬边地的荒凉。“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是雁去的具体表现,但更是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不得去的情感。

后三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以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 “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而尤其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然而续之孤城闭三字,又使之气象顿然一变,暗示着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此景此情,怎不令征人百感交集?而这三句十七字,又恰恰对首句中的“异”得作了很好的具体、生动、形象的解释和发挥。

其下片,写戍边将士厌战思归之情。

首二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而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

 

第三句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而在其景色中融入了浓重的恋乡之情。深夜传来了抑扬、悲切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它是接前两句的扑不灭思乡情切——“浊酒一杯”,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燕然未勒”,因功未成而所产生的无奈慨叹——“归无计”,而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的心情,比日落时更加难堪。

尾二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总收全词。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而其中的“人不寐”三字,承上启下。它既补叙上句之景,又联下句之情。“羌管悠悠”是“不寐”时的白发“将军”和泪流满面的“征夫”之所闻;“霜满地”,又是白发“将军”和泪流满面的“征夫”“不寐”时之所见。其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不言而喻,词人由自己而及征夫,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而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

五、艺术特色:

首先,是一篇豪放的思乡词。全篇造语雄浑,词境开阔,情调慷慨悲壮。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等词语,无不营造出其辽阔、雄壮之境。

其次,该词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次,情景交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重在抒情。而其写景,则景中含情;其抒情,而情不舍景, 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衡阳雁去无留意,托物寄兴。以大雁南归,而毫无留恋之意,不仅反衬边地的荒凉,也是戍边将士的内心情感。同时,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六、阅读及答案:

1、下列各 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 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理解填空: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征人之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析理由。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示例二:喜欢后一句。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符合文意即可)

4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5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6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异”统领的景物有: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即可。)

8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9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这两句正面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情感把握。要注意从题目、作者、背景和名句等方面来体会作者情感。

12、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句的作用。要注意从上下文的联系、与中心、情感的关系中着手。

快速作文、阅读辅导

实用快捷短期优良成绩

内容简捷——教授结构、方法;

易于掌握——只需24次课可全面掌握;

高效快捷——只需2448次课成绩可达优良;

班授课——每班最多四人;

价格便宜——只社会大班费;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15840682807  

QQ2210058033

电子信箱:dlsunshanjun@163.com  2210058033@qq.com

博客:dlsunshanjun.blog.163.com

住址:大连市甘井子区19路、612路、8路等公交车兴华路车站附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