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生精熟诗文50首详解之九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2013-10-17 21:57:37)
标签:

教育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即公元103718,卒于宋徽宗建中靖过元年,即公元1101824,北宋诗人、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主要代表之一,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眉山人,即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其父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轼晚年曾忆其幼随父读书之事,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嘉祐元年,即公元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礼部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嘉祐六年,即公元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母在家乡病故,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元封二年,即公元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卒于常州,并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其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其不仅文纵横恣肆,而且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其诗现存3900余首,今存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二、注释

1、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江城子》宋代晁补之曾将其改名为《江神子》。韩滤的《江城子》中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回棹稳,水西流。”之句,所以又名《村意远》。《金奁集》入“双调”。三十五字,五平韵。结尾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的。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

2、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县。

3、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豪情。

4、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

5、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6、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从骑之多。jì,一人一马曰骑。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7、为报:传言。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8、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国君孙权,在此,作者以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气势豪迈。尚:更。

10、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12、会:会当,将要。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13、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三、格律:

◎○◎●●○⊙。●○⊙,●○⊙。

◎●◎○,○●●○⊙。

◎●◎○○●●,○●●,●○⊙。

◎○◎●●○⊙。

●○⊙,●○⊙。

◎●◎○,◎●●○⊙。

◎●◎○○●●,○●●,●○⊙。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可平可仄;⊙平韵脚。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四、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即公元1075年,是年苏轼四十岁,在密州——即今山东省潍坊市市诸城市(县)——任知州。当时,作者因天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其本人因此词有别于柳永词风而自鸣得意。其致书鲜于子骏曰:“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在此词中,作者纵情放笔,气概豪迈,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上片为写实,主要描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表现了作者举止神态之“狂”和威武豪迈的气概。

作者开篇出手不凡,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且以“狂”字贯穿全篇。接下来的四句,作者直出会猎题意,写会猎的雄壮场面: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射杀猛虎,以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在这里,以上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则更显其“狂”劲和豪兴来。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

下片,则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作者倾诉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与此词同时,苏轼还写了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其中写道:“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也说自己犹能挥羽扇退敌(西凉簿:用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见查注苏诗引《乌台诗案》)。还有一首《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开头两句说:“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书生,也要为国戍边抗敌。

五、艺术特色:

全词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故此作为千古传诵之苏氏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不仅写出猎之行,而且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六、习题与练习: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 ,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豪放)派。 

9、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0、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11、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12、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壮观场面 ,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报国情怀)。

13、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14、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描写));下阕重在抒情 

15、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16、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17、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8、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19、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20、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23、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24、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25、江城子密州出猎vs东栏梨花 

【甲】江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请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叙事/描写。(写其中一项即可),下片重在抒情

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3)【甲】诗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选什么意思?“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玛唐”在这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盛情。示倒《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  

27、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川眉山2011江城子 

28、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9、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0、从 “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31、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小班授课,大班收费;四人一班,简捷高效

中小学作文、阅读培训

本人电话:15840682807          QQ2210058033

电子信箱:dlsunshanjun@163.com

2210058033@qq.com

博客:dlsunshanjun.blog.163.com

住址:大连市甘井子区19路、612路、8路等公交车兴华路车站附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