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4-08-12
若要问当今传统家电企业发展升级的救民稻草是什么,估计所有人都会莫衷一是地将“拥抱互联网”转型视为破局之路,成为众多企业手中的“香饽饽”。
然而,随着“互联网”转型热潮扑面而来,大部分传统家电企业却陷入了尴尬的亏损深渊,进入转型的阵痛期。
拥抱互联网存缺失
最近几年来,苏宁积极响应转型号召,欲将“摇身一变”成为苏宁云商,却换来上市10年首度亏损,引发转型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的思考。
这未免有些多虑,因为转型本就面临资源扩张和结构重组,天下没有尽赚钱的生意,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
问题是,传统企业准备围绕互联网大干一场的同时,是否已将产业互联网的生存法则了然于心?如果将转型比作骑自行车,方法不得当同样免不了重重摔倒在地。遗憾的是,当前多数家电企业在转型道路上仍然存在思维误区,依然是在脱离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摸黑,结果是拣了“芝麻反倒丢了西瓜”。
传统产业也有看家本领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最保险也是最聪明的转型途径不是腻歪在互联网企业身上,而是绕道而行,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原因是传统企业拥有互联网企业无法比拟的三件法宝:产品、品牌和终端。
首先,产品是新媒体。互联网通常都是在为商业服务,而商业往往离不开产品,消费者最终的价值购买所在恰恰也是产品。家电的互联网转型,最大的变化是要突破传统的“一锤子买卖”思路,想方设法让企业与用户之间进行持续、友好的“对话关系”,关键就在于用户对产品的青睐度。
所谓“新”,更提倡个性化,独创式,这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传统企业一般都已经拥有相对稳固的产品口碑,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用户对该产品的忠实度往往都是在固有印象基础上实现递增,做得更新更具个性化,用户黏性自然水涨船高。
其次,品牌是新平台。在眼球经济时代,用户的消费能力不断得到更新升级,尤其是以80、90,甚至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者,他们将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商品的品牌是否足够响亮,因此未来的购物趋势将是品牌居用户选择的首位,“性价比”让其道而行之。
这就意味着,传统企业多年以来苦心经营的“品牌优势”将占据消费行为的更大比重。作为着重需要聚焦的“窗口”,延伸品牌的影响力,拓展产品发展新平台的渠道,是家电互联网的固有优势和努力的方向。
最后,终端是接入口。依托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处理能力受到普遍认可和逐步普及,精确、丰富的数据量传递实质上也为企业分析用户购买行为提供了大量的可视化的参考指标,最大的好处是直接影响了传统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更好地致力于提升服务体验,增添服务形式。
整合产业和互联网的营销优势
讨论发现,产品、品牌、终端这些拥有接地气特性的互联网基因,在传统企业转型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三者并不是独立的子概念,而是一种相互对接和融合的关系,利用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协助品牌进行产品促销,通过终端形成口碑传播,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是O2O时代实现线上线下嫁接的有效价值链,为铺平传统企业的产业互联网道路增加成功的砝码。相反,脱离产业背景的家电互联网,是本末倒置,舍近求远。
当然,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家电互联网的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认清并善于利用自身的实体资源,并通过互联网的新平台打通价值链,创造更为接地气的价值经济。
====
家电圈(公众号:cheaa007):是当前中国家电业覆盖面最广、内容最专业、观点最鲜明的自媒体价值分享平台,连接家电企业与家电经销商的新媒体平台。期待你的吐槽和分享!====
举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