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将当前4K电视的“真假”之争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产品标准”缺乏引发的企业竞争乱局,这是一种典型的“本末倒置”思维。严重忽视了这场“真假”之争的根源,就是少数企业为了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利用技术手段的“偷工减料”和市场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等手段,属于典型的“商业道德和企业良心”缺失。
沈闻涧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今年以来,围绕4K电视在市场上的快速推广普及,突然掀起了一股“真假4K电视”之争的风。
争论的起源,是因为上市不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4K电视市场售价,竟然被小米、乐视等互联网企业从数万元直接拉低至数千元。此后,不少彩电业内人士便纷纷化身专业人士分析,“之所以4K电视价格降得这么快,关键一些企业推出的是假4K电视”。
这一消息着实在已步入智能化时代的中国彩电市场上掀起“波浪”。
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向媒体表示,“所谓伪4K屏,就是在以RGB颜色标准的显示屏上多加了一个白色,即RGBW面板,这种技术具备4K显示效果,但分辨率不能完全实现4K显示屏标准,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种4K显示技术。”
中国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创维集团品牌总监李从想则指出,“RGBW面板并非是‘伪4K’面板,而是LG
Display推出的一种新技术,旨在降低4K电视成本。同时,采用RGBW面板的4K电视具有更好的透光率和减少能源损耗等特点”。
而来自市场一线的电视导购员们则指出,“真4K电视应当具备显示面板需要4K、电视接口配置必须是HDMI2.0接口,以及4K解码芯片三大要素。”言下之意,当前市场上存在着不少的“假4K电视”。
熟是熟非,对于市场上的众多消费者来说,则是一头雾水。毕竟,购买电视机的众多消费者们并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士,无法知晓仅4K显示屏还存在的一个可以实现4K显示效果的RGBW面板。同样,对于市场上的众多电视机制造商来说,他们虽然掌握着真假4K电视的判断标准和商业信息,但却迫于商业利益和商业竞争需要,选择性地将事实进行了回避。
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在一年前市场销售价格还动辄一两万元的4K电视,在进入了今年之后,价格就迅速跌落到几千元。这种降价显然不可能是基于大规模化制造带来的4K面板原材料价格下跌,更不可能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硬件不赚钱、软件内容赚钱”的商业模式驱动。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在售价较高的4KGRG面板之外,上游的液晶面板供应商又推出了一款原材料成本更低的近4K效果的RGBW面板。后者肯定较前者在“生产制造原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优化和减少,但由于可以带来近4K的显示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关注。。
虽然判断两者“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和价值。毕竟,当前的4K产业链还处在电视终端已经快速普及,但上游的内容和传输通道还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这种借助“产品标准不健全”漏洞而推动近类4K电视机的销售普及,就已经违背了企业竞争的商业道理,更置市场上的数以万计消费者于“笨蛋”的地位,显然不符合互联网智能化时代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