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武 宁言
一提及细分市场,在很多家电企业眼中,都会认为没什么“钱途”。
的确,曾经的细分市场代表的是“市场空间小、利润薄、机会少、竞争惨烈”。不过,如今的细分市场却代表着“品牌忠诚度高、利润丰厚、竞争相对不激烈”。
过去几十年,家电市场的区分都是企业从产品的角度进细分与定位,例如大家电、小家电,大家电又分黑电与白电,小家电又分厨房小家电,生活小家电,精品小家电等。
这些细分,都没有站在用户角度以及真正的应用价值进行区隔,属于典型的“工业化思维”,也没有真正导入“用户思维”。日前,美的推出一款“厨房空调”,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家电产品细分市场的先河,此举将促进家电产品在细分化道路上的广泛多样性发展。
一大不同:不是彼消彼涨,而是纯增量市场
与当前一些家电企业纷纷推出电商专属品牌或者子品牌所不同的是,细分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创新,关键依靠的还是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电商子品牌或专属品牌,往往是家电企业“为产品换个马甲”,找一个所谓的“年轻、时尚”品牌的外衣,为企业继续在线下开打产品价格战,并以低价格的优势抢夺市场份额和蛋糕。但抢来抢去,抢的不是竞争对手和同行的份额,往往只是自身在线下市场流失到向线市场的份额,蛋糕的大盘子没有变,变化的只是线下减少、线上增加。
而基于细分市场需求的细分产品布局不同的是,要想真正把握和强化对细分市场的定义,往往需要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解决能力。比如,在厨房里面装空调,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中国家庭的厨房是一个高油烟高污染的环境。特别是当前的油烟机,要么只能吸走其中六七成的油烟,要么吸油烟能力超强却出现吸油能力饱和而反复清洗。
这就对市场上现有的传统空调产品过滤和处理油烟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并不是所有企业想进来就可以马上来的。
相对于客厅、卧室来说,中国的厨房对于空调企业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荒地”,根本没有企业开拓这一市场,更不会对企业原有的家庭销售市场造成份额的冲击,从而出现“此消彼涨”的情况。反而是带来了一块巨大的“纯增量市场”。
二大启示:需求是刺激出来的,市场是做出来的
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的家电市场几经变革,一直在强调面向大众体验的全面布局。此次,美的将目光锁定厨房,并将消费群体定位在主妇们(实则大家都能接受),实际上是从大众路线转向窄众需求升级的过程,最大的意义在于开创了细分空间和精准群体这条新路径,并让所有产业从业者们都认识到,这将是未来的蓝海市场。
长期以来,中国的厨房都是家庭“重地”,特别是一进入夏天,一日三餐、大汗淋漓地在厨房里面忙碌,成为很多家庭的常见景象。尽管我们在追随着“舌尖上的中国”脚步淘来全国各地的食材,最终都面临着如何在厨房里面“变成美食”的重任。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是不是厨房里面装空调根本没有需求,或者是家庭主妇完全可以忍受来自厨房里面的高温高热高油烟环境?其实不然,关键是这些年来,没有一家真正的大空调企业关注这一市场,也没有一家大空调企业研究这一领域的需求并推出叫好又叫坐的产品。
美的在进入厨房空调的研发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厨房特有的油烟和封闭环境特点,另一方面又考虑到中国厨房的小面积现状,通过金属过滤网的创新解决大油烟问题,又通过灵活安装的创新解决安装简单和摆放灵活的问题。
虽然说,厨房空调最先的推动者并不是美的,但是真正在短时期内让用户知道并了解在厨房领域还可以拥有“专属空调”产品的,非美的莫属。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美的空调通过从细分整体家居环境着手,满足特定群体需求为主,经过差异化设计来增加“卖点”,提高产品自身的实际价值。
这也让所有家电企业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消费需求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是企业主动开拓和培育出来的。同样,从一款产品的问世,到一个厨房空调市场的形成,也不是炒作出来的,而是受到真正的好产品、真正的市场执行力做出来的。
厨房空调的出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是制冷技术的跨界应用和性能升级,实现了从普通的环境到特殊环境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从改善厨房问题现状预示到整个空调产品发展的趋势,甚至将是引领家电市场整体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