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张彦斌
苏宁发布在国内门店免费提供贴手机膜服务后,市场上叫好声一片,极力称赞苏宁此举是互联网精神的体现,也是转型互联网的一个得力举措。
对此举的解读,绝大多数媒体也是持赞赏观点。认为不论是消息发布的方式,还是内容本身包含的信息,都透露出苏宁互联网基因的强化和夯实,甚至被赞誉为超越京东、天猫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优势。
但是,笔者在认同普遍观点之外,还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第一,改善业绩的无奈之举。我们从苏宁目前所处的背境看,在转型互联网公司过程中,苏宁的经营业绩遭遇到巨大的挑战。从2014年一季报来看,苏宁一季度出现亏损,为苏宁上市后的首次。而亏损的直接原因就在于,线上销售仍然不能承载业绩增长,而线下店面失去扩张的动力,且店面客流量出现大幅萎缩。免费贴膜服务最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想通过此举把失去客流量再拉回来,以改善线下店面的经营业绩。
第二,免费能否长久。对于苏宁这样的体量规模的企业来说,承担免费提供贴膜服务付出的资源不成问题,但是长期以往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苏宁盈利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这种免费是否能够持续长久?阿里、腾讯的实力远强于苏宁吧,打车软件在给消费者补贴半年之后,不是也悄然退出了吗?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现在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苏宁一旦选择在哪一天退出,造成的负面舆论和动荡将不亚于现在的赞赏欢呼局面。
第三,免费会增加门店管理的难度。苏宁对手机贴膜实行免费,在给店面带来人流量的回升同时,也会带来店面秩序的管理难度,一旦消费者在店面贴膜需要较长的时间,或者贴膜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引起消费者情绪的波动,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会激起对苏宁品牌不满。再则,免费服务对自身服务人员很容易滋生“白吃枣还嫌核大”的思想,从而降低服务的标准,这对苏宁内部管理增加难度。
第四,免费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手机贴膜也是分为高、中、低不同档次,苏宁免费提供的肯定是统一的,且档次不可能是高端的,因此一部分高端消费群体也不会因此成为引流的对象。以此作为吸引客流的手段,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第五,作为竞争手段并无门槛。一些媒体以为苏宁免费贴膜就可以构成竞争优势。其实这种优势是短暂而没有门槛的,不论是国美、五星等连锁企业,还是遍布各地的手机专业卖场,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模仿学会,很难形成独具而持久的竞争优势。相信,免费贴膜苏宁是占据了领先,但跟进者绝不会是一家两家。
免费产品、免费服务被贴上互联网精神的标签,就成为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其实,这种观点本身就有悖于互联网精神。按照科学的观点来说,任何一件事都有他正反两个方面,绝对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宝。
苏宁免费给手机贴膜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带来很好的增流效果,用不好一样会伤及自身品牌。关键在于苏宁本身对其的定位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