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门子家电问题冰箱罗永浩德国企业工程师文化it |
分类: 家电观察 |
冰箱是小、品牌事大。
面对罗永浩的“砸冰箱”暴力维权,除了西门子中国以“不是一家公司”为由回应外,至今西门子家电官方没有任何回应。这到底是心虚,还是继续扮演清高,或是认为小事不值不提?
事情发生至今,作为一家跨国企业,西门子的诸多作为和表现,实在不能令人满意。也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了一个似乎有些“冷漠”,甚至还不乏“清高”元素,或者有点“不知人情世故”的德国企业——西门子。
其实,在冰箱门关不严还没有一个官方的权威认定之前,西门子家电首先是可以通过企业的技术人员解释或者条件及原因的多方面分析,引导舆论的关注,解答一部分消费者的疑问。而不是总摆着一幅“我没有问题、我就不回应”的臭脸。在这个“供大于求”的年代,我想没有多少中国消费者会理性地去思考,西门子不回应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反而是会增加对西门子家电企业态度、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无端猜疑。这是当初至今,西门子家电未曾预料到的。
其次,在西门子家电如果担心“自说自话”会被质疑的话,那么从罗永浩指责西门子冰箱存在质量问题至今,西门子为何不通过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对于冰箱门进行专项检测?而是在不断地想“通过时间来消灭一切热情和一切记忆”。其实,中国人是最善于回忆过去的,层出不穷的“古装片”例是最好的例证。岂图想通过时间抹杀记忆,从而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西门子,显然是还没有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文化。
再者,就算西门子家电遭遇的是一个“蛮不讲理”的消费者,那么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我想还是能够为企业和消费者找到一个可以讲理的“第三方”平台和机构。细想,从罗永浩自称维权至今,其从未试图通过任何官方或者公司渠道来解决问题,而是凭借个人的思维逻辑在操纵整个事件的进程,甚至想当然的以其个人的认知能力的价值观来判断一个工业产品的质量好坏,其在思维逻辑上本身就是错误和漏洞百出。不仅其维权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值得怀疑,其一直以来牵着西门子家电鼻子走的策略就很有艺术性。
如果说,在这件事情上,西门子有错误,那么错误就在于其首先不能不正式、公开、直截了当的解释问题、回应疑惑。其次,就是其在遭遇这样一个以暴力维权的消费者,其坦诚、真诚的态度往往可以化解这种“野蛮”力量,却一味地通过回避让企业的现象不断受损,并陷入了罗永浩为其设计好的事态发展通道之中,当西门子家电发现上当后,问题已经变得很复杂了。在这一过程中,蓝色光标的公关策略和能力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非常不好的角色,反而陷入了“越帮越乱”的尴尬中。
尽早回应、解释一切,才是西门子家电当前唯一应该做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