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家电圈
家电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02
  • 关注人气: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信再重组  行政垄断下的资源内耗继续

(2008-05-26 09:15:55)
标签:

行政垄断

中国联通

c网

3g

中国移动

中国网通

中国铁通

中国卫通

it

分类: 通讯观察

 日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再次重组,中国移动兼并中国铁通,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组建新的联通集团。中国联通原有的CDMA网络划给中国电信,最终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巨头。

与此前的重组不同,这次电信再重组,首先在规模上要远超当年,在整体市场竞争力上将优于当年。其次,目前这三家运营商拥有包括移动和固话在内的全线产品业务单元,更应该能够实现充分竞争下的资源优化和重组,为即将到来的3G竞争时代奠定基础。再者,新组建的三大集团将具备与国际同行全面抗衡,并实施海外扩张、推动3G布局的快速形成、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4G市场。

不过,对于此次电信再重组,笔者存在不同看法和一些担心,现提出来与各位商榷,也提前为此次再重组在后期的整合过程中提出一些意见。

首先,这种重组由于是在行政命令下展开的,因此在资源上很容易形成大量的内耗与浪费。仅以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的重组为例,两者此前在国内市场上都运营多年,积极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各自品牌的塑造。但重组之后,中国网通将面临消失的危险。而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如何整合双方此前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两大领域的资源,提升新联通集团的竞争力,是一道大命题。中国网通会作为联通旗下经营固话的子品牌,还是会被中国联通因统一形象和快速整合为由舍弃,暂且不知。但这必然会对此前两家企业投入的相关资源和建设,因为整合而面临一定程度的内耗和浪费。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的并购上。当然,对于中国电信吞并中国联通的C网业务,实际上更要面临对前期在小灵通等移动业务上取舍的问题。对于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一些小灵通基站、发展的小灵通品牌、建立的营销队伍,又如何与联通的C网进行有效重组,两者之间显然不能互通与共融,这其中的资源性浪费显而易见。

其次,表面上看,通过重组可以加强新三家企业在电信领域的竞争力,特别是通过赋予这三家企业在电信全业务领域的资格和平台,从而规避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固话收入上的节节衰退困境,还可以避免相关企业在一些业务领域上的重复投入和恶性竞争。比如,此前中国电信推出“小灵通”业务争夺移运通信市场,而中国联通则推出“大灵通”业务抢夺固定电话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这些竞争行为的背后都是企业为了一时业绩而采取的过渡性技术和短期性行为,实施的恶性竞争。重组之后,这三家企业将面临更为直接的市场竞争,在全线业务领域将面临更为尖锐的市场竞争与业务冲突。到时,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又应该通过何种手段和方法,去规避和预防企业的相关短期恶性竞争行为出现?又如何在这三家企业之间建立协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笔者以为,企业的相关竞争手段更为直接而赤裸,相应的重复建设和过度投入将会继续发生,这无疑是有违政府行政重组电信企业的初衷。

再者,行政重组多是从政府宏观政策和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评估和衡量的,却很容易忽视市场投资者、消费者、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感受和真实相法。可以肯定的是,行政手段引导下的重组,必然会面临相关企业在一些业务和产品上的重复建设和投入上的浪费,而这种浪费既是不可避免,也是必须会发生的。如此一来,不同企业的投资方、消费者的利益又将如何保障?同时,这种行政手段引导下的电信业务重组,在具体的重组和后期的实施过程中,又能够发挥和哪些规模化效益和边际成本收益增加等利好,这一切都是未知数。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重组需要时间,更需要投入更大的资源,而这些投入有没有考虑到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切身利益。

实际上,一直以来,作为行政手段保护下的电信行业在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依托垄断性资源获得了丰厚的原始积累,也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但在光鲜业绩的表面背后,还存在着国内电信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少软肋和弊端,而这些问题必须要经过市场充分竞争才能暴露出来。

因此,当前形势下的有限化市场竞争,是提升电信企业综合实力的唯一手段。眼下,中国3G时代即将全面到来,重新组合下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能否撑起中国自主3G标准发展的大旗,这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也成为此次重组给人们留下的最大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