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空调产品渠道促销服务it |
2008年空调市场竞争的大幕已全面拉开。
在已经过去的08淡季吸款压货工作中,各家企业可以说是各有得失,“强者恒强”的定律再度上演,让一些“急于抢位、巩固地位”的企业喜中有忧。面对格力、美的们的咄咄紧逼,志高、奥克斯们不容轻视,海信则在与科龙的整合中蓄势。更多的二三线企业们则在积极寻找更合适的发展道路和突围手段。
笔者以为,随着空调业发展步入成熟阶段,各家企业围绕市场份额展开的争夺也将呈现出阶段性、区域性、两极化、多元化、细节化等特点,企业间较量也将围绕“1个中心2个基本点”展开拉锯战,竞争将更加激烈、增长也愈加缓慢。
格局:有序缩调
经过前几年的洗牌,空调企业的数量出现了大量缩减,一大批竞争力弱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而现有企业则基本上建立起一定的实力,并初步形成了“3+X”的企业分布格局。
笔者以为,结合空调业多年来的市场化竞争与演变,现有市场格局并不稳定,存在着较大的变局诱因。一方面,三足鼎立的市场领跑式发展中,自身也面临着竞争与较量。另一方面,X列队中的不少企业具备冲击三甲地位的实力与水平。
初步预测,整个行业格局或将在08年出现“5+X”的新格局。而此前一些人士所预言的空调业将出现几家企业寡头垄断的局面,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原因有三: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企业间的根本性差异不大,产品售后服务的制约性强。此外,国内城乡二元化的市场结构也再度给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了土壤。
多年来,国内一直未出现几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绝对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快速清理对手的目的,多是围绕市场展开的系列化“你上我下”式的博弈战。因此,08年,众多空调企业还将围绕“市场份额争夺”为中心,以巩固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寻找差异化突围手段为两大基本点,展开竞争。
就现有市场中企业总量来看,还存在着进一步缩减的空间和必要性。一些长年存活于三四级城市的市场填补者,企业实力弱、缺乏长远规划,难以保障市场和消费者的利益,随着一二线品牌向农村市场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其被淘汰命运是必然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受集团整体发展方向和产品战略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会选择主动退出空调市场竞争的道路,理性退出。此外,少数企业还将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而面临市场收缩甚至是被迫退市的境地。
总体来看,08年空调市场格局变化的主旋律应是在变化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行。而调整的幅度和频率则将是区域化、周期性,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出现全国性的大变局和大调整。
价格:继续走高
价格的涨跌已经成为判断空调市场发展走势的主要风向标。近两年来,受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空调产品的价格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以来,我国空调产品的平均涨幅已经达到15%以上。
尽管近几年国内空调市场的总体形势仍然是供大于求,尽管不少企业为了提升区域市场份额还是采取了降价促销手段,但随着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随着企业间的博弈日益综合化,企业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来参与竞争才能更持久地存活于这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大部分市场的份额和地位相对问题,正在积极寻求价格之外的产品、利润等诱因来巩固和强化,因此他们再度实施价格战清盘的可能性极小。
同时,09年空调能效标准的上调已是必然,无论最终能效标准上调几级,都将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造成直接影响。同时,铜等原材料价格一直波动起伏,导致许多企业对成本控制与库存管理异常关注,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企业盲目生产的可能性,多数企业应对市场“以销定产”的计划性会得到有效贯彻。
因此,笔者以为,08年空调市场价格走势仍然是以上涨为主,且上涨的幅度不会低于5%,部分企业的产品价格将保持在8%—10%的涨幅。当然,也不排除会出现区域市场的阶段性降价促销,但这在根本上无法撼动行业继续涨价的主流走势。
渠道:两极分化
自大中被国美吞并后,几年来围绕在家电连锁这一新兴销售渠道内部的“并购、整合、扩张”大戏也将告一段落。而新国美、苏宁、五星等连锁巨头们,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较量后找到了各自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赢利点。正在从发展初期的快速扩张步入成长期的调整与积累。
如果说,2007年家电连锁企业的关键词是并购与洗牌,那么2008年的关键词则是整合与积累。连续吞并了永乐、大中的国美需要整合与积累,而一直坚持自主扩张发展的苏宁电器更需要进行通过内部整合与积累,提高单店经营业绩来对抗国美。包括身为国际巨头百思买下属企业的五星电器,仍需要思考在被并购后如何实现新一轮发展与扩张,实现中西模式合并下的再创新。
最关键的,对于这些连锁企业而言,在考虑如何做大做强、如何通过厂商合作创造更大利润空间时,还应该考虑与厂商合作的持久性,以及自身发展中的差异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笔者以为,08年将是国内家电连锁企业韬光养晦的一年,通过一年时间对现有的网络和门店进行改造和提升,在提升市场营销网络的覆盖率之际,还应该主动淘汰一些无效门店和网店,提升单店经营业绩。尽管短期内对三四级市场的拓展尚需从长计议,但随着连锁商自身规模与实力的快速膨胀,其对传统商家造成的潜在压力与挑战仍不可忽视。
相对与连锁卖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空调企业与传统经销商的关系则非常密切,从最初的代理经销发展到眼下的合作开设品牌专营店,许多企业正在二三级市场上从商家经销转为专营店直营。显然,随着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广和普及,空调入选是一种必然,这将加速企业推进在三四级市场上的销售渠道转型,而三四级市场上的渠道扁平化最直接体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品牌专营店会成为主流,众多的中小规模和实力的分销商将会出局,传统渠道内部的洗牌将悄无声息地拉开。
笔者以为,08年空调渠道会在两条平行线下进行调整和变化,而变革的焦点将是集中于城乡二元化下的市场两极分化,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商家面临被迫淘汰或转型。
产品:争奇斗艳
当下空调产品的发展变迁正沿着外观与功能两条主线快速推进。一方面,外观从色彩和结构两个层次进行了几轮变革,从最初的白色“面包机”到眼下的彩色“直板超薄机”。另一方面,功能的变化却始终围绕着“节能”与“健康”两大主题交替推进,一些细分化的健康概念拨得头筹。
从技术本质上看,空调产品的升级改造并不完善和彻底,多是围绕附加功能来展开。而且多年来在空调市场浮躁气氛的带动下,产品的功能和款式变革都沦为企业的概念炒作与包装,偏离了产品竞争的实质。自去年行业爆出“铜铝管”事件之后,企业对于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方向出现回归。而产品能效标准的再次提高也加速了企业注重产品根本功能的研发。
变频空调作为一项在行业发展多年的老品,以其在节能技术上的优势得到了全球空调业的认可。自2006年以来,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松下、大金、日立等日资企业就全面投入变频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入2008年以后,在海信、新科等传统变频推广队伍中,又悄然出现格力、美的等行业强势巨头的身影。显然,变频空调这艘搁浅多年的战船正在加速起航。
笔者认为,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节能将成为产品发展的重点,而变频作为一种成熟技术也将受到青睐。但短期内国内空调市场的变频化形势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受消费者接受程度、市场发展成熟度、企业参与热情、产业链完善性等原因的限制,还将面临一定时间的等待。
同时,已经被不断细分和差异化的健康功能,再度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概念和细分化功能,包括自动清洗、自动加湿、天天除菌等功能还将以其独特性拥有一定的市场拥趸者。但笔者以为,这些健康化功能的打造和推广最终只能沦为企业阶段性促销的手段,无法支撑起整个行业的发展。
促销:难觅新枝
在远离了价格战的硝烟之后,空调市场的促销也彰显出本来面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服务战、赠品战、利益战等手段虽然是层出不穷,却不断陷入了年年似曾相识的怪圈中。最为关键的,这些促销手段对于市场销售的直接刺激和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从而让一些企业更加怀念价格战的杠杆调节作用。
笔者以为,值得一提,眼下企业间角逐的对象正从传统意义上的终端消费者向经销商、代理商的业务员,以及导购员实现了全面覆盖。以往,单纯地依托延长服务周期、增加服务项目,增加赠品的种类和价值等手段来拉拢终端消费者,反而会将消费者引入一个相互比较的同质化怪圈,最终受累地还是企业。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将促销的触角从消费者转向到能够影响和左右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商家业务员、导购员等利益关联人,通过利益回报等手段,拉拢他们成为企业终端促销的一大利器。这种促销从台前走向幕后,从显性向隐性过渡将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更取到更多的利益和业绩。
实际上,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步入长期化、持续化,促销比拼中将会越来越多的面临同质化难题。不过笔者以为,如何在促销上进行手段和花样的翻新,实现有限差异化的突围确是一道伪命题。毕竟,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在手段的常用常新和方法的固定不变中,寻找到将其升级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优势的道路,这未尝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