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生产核准制取消  市场化的胜利

(2007-10-16 08:34:27)
标签:

IT/科技

手机生产核准制

手机洗牌

黑手机

本文首发人民网手机频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宣布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这其中就包括取消由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这意味着自2004年12月始,至今已实施2年多的手机生产核准制将正式取消。消息一出引来无数热议。

笔者总结来看,手机生产核准制取消后主要将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引发国内手机市场新一轮的洗牌与重组;第二、困扰国内手机市场多年的“黑手机”将大面积退市,同时一些依靠出租“手机牌照”盈利的企业好日子也宣告结束;第三、作为民用市场的移动通讯终端,原本就属于市场化的手机市场全面回归市场化竞争的本质,这将加速国内手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生产准入制喜忧参半

其实,原来属于民用市场的手机,由于跟国家信息通讯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关联,一直处在政府的行政调控之下。此前,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手机的生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生产准入制,只有拿到牌照后才能生产手机。此次在发展初期确实为提高我国手机业的竞争水平和发展门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此也衍生出“黑手机泛滥成灾”、“少数企业依靠手机牌照出租获利,而忽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行政垄断下的生产准入制在限制了一些低水平、低实力企业进入的同时,也阻碍了一些海外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手机行业的积极性”。

最终,一些企业一旦获得牌照就不思进取、一劳永逸。最终在面对外资手机企业的竞争时,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竞争力。因此,多年来手机生产准入制一度颇受责难和争议。

手机生产准入制的实话,尽管对保护国内手机市场的高层次化、规范化竞争起到一定作用,却限制和阻碍了一大批企业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一些企业因此发展拳脚受到限制。目前,国内取得了生产准入制牌照的企业多达80多家,其中内资企业占据了90%的生产牌照。然而,拥有90%牌照的内资手机企业的市场份额总量,却不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LG、索爱等五大外资企业的总和。这种尴尬现状让当局者脸上无光,而国内手机企业短期内快速崛起的道路仍然漫长。

 取消准入制就是开闸放水

笔者以为,此次手机生产准入制度的取消,一方面是顺应国际手机业市场化竞争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给内资手机企业的二次创业和复兴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作为承担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国家发改委,显然已经意识到,作为一个原来市场化的领域,其竞争与发展还应该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和规范。

短期来看,由于手机生产准入制度的取消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实施细则才能最终行成。同时,这一制度取消之后是否会还产生新的其它制度尚无法确定。因此,现阶段这一消息对于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不会造成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还将保持原来状态。

但是,消息在短期内所生产的“利大于弊”结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将对那些多年来不具备手机生产准入证的黑手机生产企业产生巨大的利好,无疑会激发他们现阶段投入资金和设备进行产能和规模的扩张。一旦取消政策落地,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开闸放水。这些企业因为政策改变而摇身一变,正大光明地参与市场的竞争。推广自己的品牌、参与经销商的抢夺、模仿和借鉴一些主流的产品款式和功能,甚至还会不惜以低价策略挑起新一轮的价格大战。如此一来,手机业出现第两次洗牌的时间也将大大提前。

当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还是那些原来拥有手机牌照资源却没有及时构建起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或单纯地以手机牌照出租谋利的企业们。当局者们则通过取消手机生产准入制度,告诉国内手机企业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企业不能只躺在政策资源的襁褓中求发展,而应该尽快在市场竞争中构建一套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国家近年来提倡的实施“自主创新”大主题相当吻合。

开闸放水,让大鱼、小鱼、虾米们都在同一个环境下参与生存与发展的角逐,让内外资企业、大中小型企业都在同样的市场竞争下凭各自的实力与特色来发展。无论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还是“快鱼吃慢鱼”,都让他们在市场化的潮水中去分出结果。这才是手机生产准入制取消对于手机业、市场、企业带来了最大启示。当然,这更是市场化的最终胜利。 

未来走势打满问号

笔者以为,2G手机生产准入制的取消,对整个行业和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我国即将实施的3G网络运营、市场化改造等问题提前打上了一个个问号。

一般来说,我国的政策调整都有很强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当一个老的政策被取消,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政策进行配套,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的一贯性和相关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在2G网络运营中,手机生产准入制政策在今年被取消,是否就意味着3G网络的实际运营和实施已指日可待?是否又意味道3G将全面取代2G网络,成为市场的主角?是否还意味着在3G网络运营,我国还将出台新的政策实施生产准入制,以确保市场竞争的规范性?2G网络向3G网络升级转变的过渡期又有多长?

显然这一系列问号还有待于随后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进行明确和引导。不过,这最终也将引发我国手机市场和内资手机企业的新变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